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发言摘登 携手探寻绿色发展新路径

2018-08-03 10:36:00 来源: 德州新闻网 作者:

  8月2日,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开幕。论坛以“协同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主题,倡导全球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就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太阳能应用开展讨论和交流。论坛分为绿色发展治理、绿色协同创新、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等四大板块,从相关政策解读、绿色前沿科技、生态产品应用以及环保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观点,交流经验,共同探寻绿色发展新路径,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摘登。

  

  以大设计推动建筑创新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夏海山

  “应以大设计推动建筑创新。”在8月2日举办的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夏海山如是说。

  夏海山坦言,大设计时代有以下特点:第一是技术的革命,现在各界已深刻感受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建筑的宗旨是为生活服务,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建筑理念也应发生相应改变。第二是生活方式的革命。网购、无人驾驶、网络课堂等影响和改变着大家的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进行建筑课程传授、如何实现建筑创新是新的命题,这些技术背景要求我们在开展建筑教育时必须进行思维方式的改变。

  夏海山认为,大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大设计之大,在新背景之下创新的核心是思维的创新,互联网时代打开了原有行业与学科的思维禁锢,设计需要更多专业化、全方位的大视角和大思维。第二是大设计之新,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东西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数据化与信息化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第三是大设计之精,开展十项全能竞赛,是为了告诉大家,生态低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更需要数据量化与精准的模型设计,需要精准化与精致化,这也是未来建筑产品的基本要求。

  (记者张志宁整理)

  

  

  深入对接助推绿色产业

  □新泽西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教授GernotRiether

  “我相信此次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能够推进太阳能建筑领域的创新。如果我们想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引领绿色经济发展。 ”8月2日,新泽西理工学院建筑学院教授Gernot Riether应邀出席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在演讲中,他指出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认为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离不开各界的合作。

  Gernot Riether认为,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搭建起各国建筑师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同台比赛也将进一步加速全球建筑教育发展。在此次大赛中,新泽西理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建材联队打造了新能源智享房屋。该建筑强调阴阳平衡,不仅能应对极冷、极热气候,还可以通过光伏板等进行发电,建筑材料中黑色部分通过吸收太阳能产生能源,而白色部分则可以高效储能,从而让能源储存使用实现最大化。另外,通过新型材料的使用让门窗有更好的保温效果,使能效利用达到最佳。“技术没有国界,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共同的追求。”Gernot Riether表示,通过与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合作,他学到了中国建筑文化和理念,与大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信今后通过进一步合作,将创造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记者张志宁整理)

  

  

  建筑师要担负社会发展责任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隋杰礼

  在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烟台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隋杰礼作了题为《绿色主题下当代高校建筑教育的建设之路》的演讲。

  隋杰礼指出,建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结合时代精神、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社会需求,培养能够服务社会的建筑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之路,是当下高校建筑教育和建筑师的责任和使命。建筑师还应秉承可持续设计理念,注重建筑与社会、人、环境的关系。

  隋杰礼认为,生态绿色、低碳环保是大势所趋,高校建筑教育应把培养建筑师的关注点放到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建筑设计的教学和研究中来,积极参与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建筑师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还要对自然负责,不仅要对当代负责,还要对未来负责。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尽可能减少能源及资源消耗,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体现当代并引导未来合理的生活方式,承担起“前瞻性”责任。把“生态绿色、低碳环保”作为对待大自然和设计的态度,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创造一种注重场地环境的自然建筑,让建筑能够像生命体一样,自动调试与自然的关系,使设计产品在整个周期内具备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属性。 (记者张志宁整理)

  

  让太阳能利用与建筑深度结合

  □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任王有为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国家碳排放有三大来源——建筑、交通、产业,国家不同三个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要想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把碳排量降下来,把可再生能源利用好。 ”8月2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任王有为在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说。

  据介绍,每年能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约相当于130万亿吨煤。王有为认为,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与房屋建筑建设相结合是大势所趋,因为太阳能没有地域限制,获取方便,直接可以开发和利用,无需运输。而且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环境。

  王有为介绍,我国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度至35度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南方高于北方。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太阳能又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可以被建筑直接应用的能源。

  王有为说,绿色建筑的灵魂是因地制宜,搞清楚光照、风速这些最重要的因素,扬长避短,让太阳能为建筑与人们生活服务。随着深入研究和经验的积累,在我国低碳建设发展中,太阳能应用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记者李智群整理)

  

  以百年住宅引领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

  8月2日,在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现场,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作了题为《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中国百年住宅实践探索》的演讲。

  刘东卫说,当前,中国建筑业与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相比存在着建造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差距。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寻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目标的新型建筑的工业化发展路径。百年住宅的倡议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刘东卫介绍,所谓百年住宅,实际上就是寿命长久、品质优良、绿色低碳的新型产品。以绿色可持续居住环境建设理念为基础,通过建设产业化,全面实现建筑长寿化、品质优良化、绿色低碳化。建设百年住宅,要全面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建设装配式建筑。建筑的支撑体作为主体结构,要具有百年以上的耐久性,填充体即设备管线及内装,应易于维修改造更换,这样可以解决以往改变管线和内部装修就要破坏建筑主体结构的问题。

  刘东卫表示,住宅作为一种特定产品,其品质优劣直接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百年住宅是我们对当前建筑业现状作出评价和反思之后,在住宅发展理念、供给模式、建造方式等方面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

  (记者郑东岩整理)

  

  超低能耗建筑要普惠广大群众

  □中国被动窗产业联盟理事长邓滨涛

  “房子是用来住的,超低能耗建筑应该普惠于广大群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8月2日,在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被动窗产业联盟理事长邓滨涛说。

  邓滨涛认为,要正确认识超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要具备“五恒”的环境——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恒温是说夏季不超过26摄氏度,冬季不低于20摄氏度;恒湿是指室内湿度保持在35%到65%。

  他强调超低能耗建筑不应特指高科技,舒适健康的环境不应该等于高昂的成本。前些年出现的恒温房和恒湿房,建造成本、运行成本都非常高,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配套的材料,还不能完全通过自身的结构或高温系统达到这种效果,必须要采用外接的机械化。如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实现了成本低、舒适度好的效果,既为住户省钱,也为建造方省钱。

  邓滨涛认为,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筑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它是一项复杂的集成系统,涵盖设计、核心产品等内容。理性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健康持续发展,要从示范项目开始,通过示范项目实现标准化施工,达到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验收标准、运营维护标准的目标,而后进行产业化。 (记者李智群整理)

  

  做好绿色建筑的空间协同文章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

  “绿色建筑对于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站在绿色建筑的角度,我们谈的是集约和共享,一个空间要具备很多功能,可以解决很多种问题,甚至有很多变化的可能性,用来适应时间的变化,人类行为活动的变化。 ”8月2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副院长肖毅强说。

  肖毅强认为,绿色建筑是资源管理的一个体系,不但需要结构、计算,还需要进行空间管理。建筑结构系统分析就是对物料、资源的分析,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节约,要用最少的物料完成建造。这个建造不是手工行为,而是一个产业化行为,不光要节能,还要对物质、物料进行管理。此外,环境控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既要适应气候,又要实现舒适性,如今反复提到的性能优化,就是指利用节约的能源达到很高的舒适度。

  肖毅强指出,中国传统的院落体系——胡同是一个非常好的气候舒适性的系统,但是基于我国建筑发展的现状,高密度城镇发展使我们面临着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此次的参赛作品,参考了厦门的竹筒屋,强调空间协同,有通廊,有院子,形成了冷巷结构,贯通两层的中庭空间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能有效控制温度与湿度,还特别设置了可以吸收碳排的微型生态系统。 ”

  (记者李智群整理)

  

  推动建筑学理论和实践发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宏

  8月2日,在第一届SDC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宏作了题为《建筑学发展的动力研究与实践》的演讲。

  张宏说,当前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伴随着高污染高排放,结果就是自己创造家园,同时也毁坏了家园,这种局面需要改变。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有这个义务和担当,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张宏介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新型建筑工业化团队进行了很多尝试。首先建立起新的设计理论,过去的理论是基于艺术的设计理论,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让房子具有创造性,很少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把碳排放搞清楚,一是材料本身的碳排放,二是建造过程的碳排放,三是使用过程的碳排放,四是回收的碳排放。再一个是要考虑建筑的耐久性,建立匹配性能。此外,信息化、物联网这些技术叠加起来是可以进行智慧建造的,应用这些技术,就可以实现信息化的工程管理,让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房子建造出来。

  张宏表示,本次大赛着眼于建造和性能,目标是要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实体经济优先发展、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对推动建筑学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郑东岩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推荐阅读
  • 西藏阿里:生态农业促脱贫(图)

    在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农艺师杨茂录指导务工人员米玛给西瓜套网袋(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汝锋摄位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吃菜难”曾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详细]

    08-03 12-08新华社
  • 国家将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人性化诉讼服务

    国家将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人性化诉讼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见》近日发布。[详细]

    08-03 12-08光明日报
  • 【八一建军节】公安边防部队坚守祖国边防线

    0.png

    【八一建军节】公安边防部队坚守祖国边防线。驻守在中朝边境的延吉边防检查站官兵们来到了90岁革命老军人朴忠烈家中,聆听老军人讲述革命历史,向老人送去了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详细]

    08-01 15-08央视网
  • 游客漂流12.8万元结婚钻戒坠河 龙江潜水员潜水找到钻戒

    2日下午,外省来哈游客殷某在漂流期间不慎将一枚价值12.8万元的钻戒掉入河中。潜水员赶到现场仅用十余分钟便将钻戒打捞出水面,现场围观群众纷纷为潜水员点赞。潜水员贾海彬将钻戒打捞上岸。[详细]

    08-03 13-08东北网 
  • 在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方面,中欧站在一起

    8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加坡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议期间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举行双边会见。王毅表示,不久前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成功举行,双方就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达成重要共识。[详细]

    08-03 13-08新华网
  • 极地高温致冰川融化 瑞典最高峰“缩水”退位

    据《欧洲时报》报道,近日,科学家表示,瑞典最高峰——喀布内卡塞山(Kebnekaise)南峰冰川,由于受到北极地区破纪录高温的影响,正在消融中,已不再是瑞典全国最高峰。”  洛斯奎斯特也是喀布内卡塞山附近的塔法拉(Tarfala)研究站负责人,他多年来一直在观测南峰...[详细]

    08-03 13-08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