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老常讲故事:黑皮冬瓜掘了第一桶金

通过考察学习,常延富成了村里的科技联络员,村里成功引进了“蜜童西瓜”、“瓦西葡萄”、“瓦西韭菜”, 瓦西村从著名的“黑皮冬瓜村”,变成了拥有6个果蔬品牌并开展采摘旅游服务的创新村。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历史性巨变,令世界为之惊叹。即日起,大众网推出“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聚焦改革开放40年来的山东,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盘点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展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新亮点。

  “四十年四十人”系列报道(14) 

  村支书老常讲故事:黑皮冬瓜掘了第一桶金 

  

  常延富向记者介绍黑皮冬瓜种植经验

  

  瓦西村挂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牌子

  

  常延富在2013年济南西瓜大赛中获奖

  

  常延富在推介会上介绍瓦西葡萄

  

  瓦西村举办黑皮冬瓜大赛中夺魁的瓜王

  

  供游客采摘的瓦西葡萄

  大众网见习记者 米宝琦 记者 尹延杰

  “现在村里不只有‘万元户’,还有许多‘十万元户’,而且几乎家家都有私家车了!”10月24日下午,商河县玉皇庙镇瓦西村党支部书记常延富站在甜辛路旁,看着一排排大棚连声感叹。甜辛路是瓦西村的一条主路,这条路曾经“五步一小坑,十步一大坑”,现在则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沥青路。54岁的常延富生在瓦西村、长在瓦西村,担任瓦西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9年,这29年来他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也让村容村貌和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黑皮冬瓜的故事:

  曾经一年才吃两顿白馍馍,现在人均纯收入1万多

  10月24日下午,大众网记者在瓦西村见到了常延富,他说起了1989年刚担任村支书的情况:“那时地里种的就是玉米麦子,全村都是在地里刨食,日子很紧巴,一年只能吃两顿白面馒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做出了脱贫路上的第一次尝试。

  2000年,滨州市惠民县一位蔬菜供应商找到了常延富,想在瓦西村推广种植黑皮冬瓜。“类似现在的订单农业,他们提出需求,我们出地种植。”常延富说,黑皮冬瓜当时是“稀罕东西”,一开始村里只种了30多亩,结果上市价格卖不上去,等菜价涨高了,却又存不住冻坏了,最后赔了本。

  参与种植的村民心灰意冷,但常延富知道失败的原因在“储”不在“种”,于是他苦口婆心劝说村民们再种一年。回忆起来,常延富心有余悸:“多亏一位刘姓技术员雪中送炭,教会了村民挖地坑储存冬瓜。那年冬瓜1斤没冻,加上出售时机好,一亩冬瓜能赚2000多元。”

  村民尝到了甜头,纷纷种起了冬瓜。“通过种冬瓜,村里一下有了一批‘万元户’,还有十来个‘十万元户’。”常延富说,目前,瓦西村黑皮冬瓜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亩,产量1.2万吨,实现年产值900余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

  外出取经的故事:

  从北大浙大到农科院,种葡萄种西瓜种甜瓜处处开花

  2001年,种植黑皮冬瓜初获成功后,常延富继续“折腾”,又从南方引进了甘蔗。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冬瓜带来了效益,但是全村都靠冬瓜无异于赌博,因为产品单一,受市场波动影响太大。”常延富说,甘蔗在南方能长到4米,在瓦西村哪怕长到两米也有利润,结果半米也没长成,很多村民把甘蔗铲了,又种回了玉米、麦子。在当时因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盲目种植的情况非常普遍,可是村里也不能只种冬瓜致富啊?这让没系统学习过农业知识的常延富犯了难。

  没有办法,那就去出门学习,去大学和专业技术单位去“取经”。说干就干,常延富踏上了“取经”路。

  “北大、浙大都去过了,村里和农科院也建立了联系,现在有啥问题都能找到专家指导。之前种地全靠运气,现在去农博会,买的种子就像家电一样即插即用,种上就可以出秧结果,还可以打电话或上网直接咨询。”讲起“取经”的故事,常延富笑逐颜开,他惊叹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感慨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

  通过考察学习,常延富成了村里的科技联络员,村里成功引进了“蜜童西瓜”、“瓦西葡萄”、“瓦西韭菜”, 瓦西村从著名的“黑皮冬瓜村”,变成了拥有6个果蔬品牌并开展采摘旅游服务的创新村。

  坑洼土路的故事:

  当年坑坑洼洼走不了车,现在大马路跑的都是私家车

  目前,瓦西村的村民们种植黑皮冬瓜收入不菲,此外还种植夏黑葡萄200亩、瓜果蔬菜25棚,形成了以黑皮冬瓜、蜜童西瓜、葡萄、甜瓜、韭菜、西红柿等为代表的果蔬采摘园。

  常延富告诉记者,原来四处跑动找销路,现在瓜果蔬菜的信息都在网上发布,慕名而来的客户可以直接来田里买,“这才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能让客户来到村里,也需要“硬件”的支持,常延富回忆起举办第一届冬瓜大赛时,村里的主路——甜辛路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当时为了能让大汽车开进来,我们赶紧组织村里的壮劳力,临时填的石子,这才算是勉强把坑填平了。”常延富说,现在,这条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沥青路,开着车可以轻松到达村里的任意地方。

  经过多年的发展,瓦西村村民的衣食住行整体“更新换代”,常延富说出了一系列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数字:“现在村里的平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00平方米,谁家盖个两三层的房子那都是常见的情况。石子路变成沥青路,破推车升级成小轿车,村里九成的家庭都买了私家车。”

  “今年又遇到了好政策,赶上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时候,村里正在全面硬化、美化、绿化。明年你们再来的时候,瓦西村肯定比现在更漂亮了。”常延富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