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8专题汇总>2018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政协委员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监察法草案时认为,这是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重大举措

2018-03-14 07:15: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魏然 赵琳 齐静

  政协委员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监察法草案时认为,这是

  ——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重大举措

  3月13日,监察法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时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充分顺应了新时代新要求。制定监察法,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环节。作为国家反腐败立法,监察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国家机构改革

  是新时代改革的必经阶段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委员表示,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高培勇表示,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议》为转折点,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之前,我们的改革是以经济为主线的改革,目标是市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已经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入到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在内的‘五位一体’联动的改革,改革的目标就是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经济从2012年开始已经步入了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发展新阶段。从发展和改革的双重意义讲,我们已经打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的基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意义的国家,就需要对国家的职能机构进行匹配性改革。”

  高培勇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大幅削减国务院组成机构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比如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移民管理局等,这是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职能相匹配的,是基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改革的方向非常正确。

  “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司法部原副部长郝赤勇委员表示,过去的机构改革目标主要是“精简”,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明显不同以往。新建、合并、削减并举,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旨在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机构,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机构设置体现“以人为本”

  委员们认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社科界的张利荣委员特别关注应急管理部的设置。在实际抢险救援中,他发现,我国抢险救援职能部门比较分散,水旱灾害、火灾、地质灾害等各类灾害的抢险救援分散在各个部门。“我们去执行任务时,经常遇到由不同部门组成的现场指挥部。通过机构改革,把这些部门职能合并起来,统筹抢险救援力量,能提高救援效率,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委员认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需要,科学地重新规划调整了职能。比如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都符合新时代对国家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加强移民管理非常有必要。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越来越快,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对外经济合作规模越来越大,专门组建国家机构进行管理,同样是形势所需。”

  借鉴传统,

  监察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很多委员注意到,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有关规定,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

  “这次监察体制改革确立的监察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制度文化,是对中国历史上监察制度的一种借鉴,是对当今权力制约形式的一个新探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委员说,我国早在汉朝就有了监察制度,明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监察立法《宪纲》,对监察机构人员、监察权力的行使、监察人员和行政官员的权力制约、礼仪关系等都有详细规定。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委员也同意余兴安的观点。他说,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常说“把权力关进笼子”,成立监察委员会、建立国家监察体制,这是以中国的方式解决了如何制约和监督权力的问题。

  “有两点必须厘清。”王学典认为,第一是,对权力的监督一定不能脱离党的领导。第二是,中国历史上提供了大量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制度性资源,值得我们借鉴。监察制度把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了起来,实现了对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的统一,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