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天下一家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2018-09-27 09:54:00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陈来

  亟须树立

  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是多彩、平等、开放、包容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和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结着中华民族在长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也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文明观。上述文明观,立足于中华文明的精神,实际上表达了人类文明的共通共融意识。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我们今天亟须树立这种人类文明的共通意识,在文明观上有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一体意识,才能有效化解文明差异所可能带来的纷争与冲突。

  所有的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颜炳罡

  在儒家看来,宇宙是一大家庭,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下,这叫“天覆”,生活在同一大地之上,这叫“地载”。在天覆地载的意义上,所有的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在天父地母的意义上,所有生活于天地间的人都是天地的儿女,又称“同胞”,而万物皆是伙伴,这就是北宋哲学家张载的“民胞物与”的观念。

  儒家不是爱的空想主义,而是爱的现实主义,换言之,儒家不是空头讲爱,而更注重如何才能将爱进行到底,即爱的方法。从“近能取譬”到“泛爱众”,从“泛爱众”进而又回到“亲仁”,在“仁爱”的曲折中逐步被放大而又驱于冷静。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实现“泛爱众”的路径。韩愈在《原道》里说“博爱之谓仁”,“仁爱就是博爱”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从《培拉特紫色圣典》

  看民心相通

  阿尔巴尼亚科学院院士 沙班·西纳尼

  《圣经》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承载,全世界目前有七个抄本,其中在阿尔巴尼亚留存了一本《培拉特紫色圣典》。这个圣经抄本是用紫色的羊皮卷抄写的,所以叫紫色圣典。这部6世纪的作品是阿尔巴尼亚最重要的圣典。

  二战期间,《培拉特紫色圣典》曾被严重毁损。新中国成立后,派来专家进行技术修补,帮助阿尔巴尼亚挽救了这个圣经抄本,挽救了这部承载我们文明和历史的圣典。前几年,圣典又进行了修补,中阿两国的专家通力合作,中国专家娴熟的技术展示了这个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让我十分感动。这两次修复,是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见证。

  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民族用竹简镌刻文字,西方人在用羊皮抄写《圣训》。那时候,用羊皮和竹简都能够交流,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交通和信息如此便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坐下来诚恳交流,有什么理由不让民心相通,有什么理由不让文明融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对话协商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孙聚友

  当前,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着此起彼伏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构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天下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的价值追求,是世界人民的呼声,全球各民族的诉求,人类共同的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以和而不同为指导,旨在实现世界的和平进步发展,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冲突、对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久和平的世界,开创人类命运的新纪元,必须要集合世界各文明的优秀思想。必须对话协商,通过以高超的智慧、精微而充分的商洽、商酌、商议,以取得共识互包、共鸣互信、共存互尊、共事互诚、共管互制,才能化解冲突危机,消弭恐怖战乱,逐渐弥合多元差异,以驶向一个真诚和平共治共处的新世界。

  从原始儒家汲取思想启迪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 蒋国保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信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人不可推卸而应当担当的使命。因为人欲正视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真诚地相信人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共同的基本愿望与要求,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原始儒家认为,人之所以有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是因为人作为不同于禽兽的特殊群体,其本性是相同的,在本性上都是一样的善良,能够把人当人待。把人当人待,是人能结成命运共同体的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人作为道德存在而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本质属性。人要体现自己的本质,就有必要结成命运共同体;人要结成命运共同体,无论什么人都要“仁以为己任”,将奉行“仁”作为自己应尽的做人职责。“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奉行“仁”,具体的讲就是以“爱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利益当头,决不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而是“己欲立而立人”,为他人着想,积极帮助别人与自己一起获得其正当的利益。

 (□记者 赵 琳 刘一颖         张依盟 整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四十亿条数据 映射四十年光辉(大数据观察·数说40年)

    微信截图_20181011075310.jp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获得舆论高度肯定。“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大数据的方法则以开放的形式让人民群众的声音被直观呈现。[详细]

    10-11 07-10人民日报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f44d307589311d288d1c0b.jpg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于已经升格为国家战略、当前正加快...[详细]

    10-11 08-10光明网-《光明日报》 
  • 高校保安“姚叔”11年来为万名考研生当“导师”

    shu.png

    每天早上七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李金泽都会早早地来到自习室,刷新黑板上的考研倒计时日期,拍下时钟和倒计时的照片,发送给“姚叔”。“姚叔”名叫姚新民,是学校考研生心目中的“考研导师”,也是毕业季时学生争相与之合影的“大红人”。[详细]

    10-11 09-10北京晨报
  • 千米高山上,一名代课老师守护唯一的学生:一个也要教下去

    昨日上午,在宣汉县巴山大峡谷附近高山上的一所村小内,唯一的代课老师正在给仅剩的一名学生上课。8月23日早晨将近8点,草坝村的贫困户王兴孟拄着一根木头,带着6岁的儿子王龙泽,一步步走向村小旁代课老师赖贞元的住处。[详细]

    10-11 09-10成都商报
  • 吸引600万游客 208岁慕尼黑啤酒节魅力不减

    208岁慕尼黑啤酒节魅力不减208岁的慕尼黑啤酒节魅力不减本报驻柏林记者。赵海博一年一度的德国慕尼黑啤酒节10月7日落下帷幕,这个起源于1810年的民众狂欢活动,已经走过了208个年头,至今依然魅力不减。[详细]

    10-11 15-10文汇报
  • 强热带风暴蒂特利在印度东部海岸登陆

    据印度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1日早6时左右,强热带风暴蒂特利在印度东部奥迪沙邦沿海地区登陆,受波及的奥迪沙邦和安德拉邦5个沿海地区约30万人已被疏散,目前已造成2人死亡。印度气象局介绍说,强热带风暴登陆后不会马上减弱,还将持续3到4个小时,随后可能...[详细]

    10-11 15-10新华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