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又一个文明招牌——“无声”城市

2018-08-31 10:25:00 来源: 济南文明网 作者:

  文明,是一座城市共同的不懈追求。

  文明进步,得益于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回馈于城市建设管理的点点滴滴。文明进步,细微之处的所有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面子”,更有市民的“里子”;变化的不仅是生活的环境,更是市民生活的质量。

  在追求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济南塑造了许多“文明名片”,其中之一便是“道路禁鸣”。从曾经此起彼伏的聒噪扰民鸣笛,到如今“无声的文明”成为道路交通主流,文明进步的印记,已烙刻在济南人心中。

  安静之城

  禁鸣是对陋习的一场宣战,还城市以安静

  8月20日,是济南推行绕城高速内禁止机动车鸣笛一周年的日子,也是历下区明湖路贡院墙根街路口声呐识别抓拍系统“上岗”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2900多张罚单从这里开出。

  “最初处罚时一是取证难,二是不被理解。现在倡导禁鸣的氛围越发浓厚起来,鸣笛的现象也越发少了。”历下交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李强对此感受颇深。

  早在2006年,济南市就推行二环路以内禁止鸣喇叭措施,但由于机动车鸣笛声总是短促地“一闪而过”,民警根本来不及录音或拍照,证据收集困难,成效有限。

  随着我市首个声呐识别抓拍系统启用,具备了抓拍乱鸣笛违法的功能。设备检测到违法鸣喇叭车辆后,将信息推送到前方拦截的民警,由民警拦截进行现场处罚。执法虽然有了依据,但有些驾驶员对“禁鸣令”并不理解:“人多车多,不按喇叭根本走不动!”前期执法时,部分驾驶员比较抵触。令执法民警欣慰的是,现在被现场处罚的驾驶员大多从最初的理直气壮找理由,变为心服口服主动为违法行为道歉。

  声呐识别抓拍系统地处大明湖风景区周边,这里不仅是济南的一张城市名片,外地的游客也多。如今,一个路口带动了周边老城区文明习惯的养成,附近的喇叭声越来越少。

  数据印证了李强的感受——安装声呐识别抓拍系统一年来,前半年比较集中,有1800多起,后半年数量明显下降。

  禁鸣,可以减少噪声污染的产生,让城市交通在安静有序中运行。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车辆驾驶人养成良好驾驶的习惯,形成良好涵养和宽容之心,展示城市人文情怀,提升城市品质。

  出行不鸣笛,越来越多的驾驶员自觉对鸣笛恶习宣战。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智慧办科研中心主任徐晓东介绍,以往使用的声呐识别抓拍系统的缺点是需要有民警在现场,设备应用受到制约。今年,支队和声呐识别抓拍系统设备厂商进行沟通,对设备进行了升级,采用非现场的方式,对违法处理抓拍两种照片,同时截取一段3-5秒的视频,上传到支队非现场违法录入平台,经人工审核后上传到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日前,我市新增5处违法鸣笛抓拍点位,分别位于泺文路实验小学北50米路东、阳光新路与建宁路路口北向南、无影山中路与无影山路西向东、花园路与洪楼南路路口东向西、旅游路东山小区南向北。据介绍,这5个点位都是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违法鸣笛比较多的地方,目前这5个地方的设备都已调试完毕并开始回传数据。

  和谐之城

  禁鸣是对民意的尊重和回应,更需要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早知道效果这么明显,禁鸣令该早点出!”家住按察司街的韩先生对机动车鸣笛,尤其是恶意鸣笛深恶痛绝。“小区道路窄,又临近大明湖风景区,经常有车乱按喇叭,吵得人难以休息。”在韩先生的印象里,喇叭声始终没有断绝过。

  禁止鸣笛的地区和路段是城市的核心区域。由于这些地方人多、车多,车速往往不快,并不需要鸣笛提醒,但在实际情况中,这些区域的汽车喇叭声反而十分嘈杂。

  长按喇叭不放、连续鸣喇叭……对道路拥堵、车辆碰擦等原因导致急躁的“路怒族”来说,乱鸣笛可能会成为路上争执的始作俑者。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交通参与者之间需要互相体谅与尊重。在这里,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更需要交通参与者的自觉维护。

  “有一次信号灯变灯后我启动车子稍微慢了点,后车不停地按喇叭催促。我气得故意减慢车速,最后差点引发争执。”因家周围有大型超市车辆拥堵现象时有发生,郑先生经常会被按喇叭。鸣笛本应是警示作用,但在实际交通中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万辆,道路交通拥堵情况难以避免。我们执法疏导的不仅是交通,还是这座城市的情绪,影响着居民的出行表情。”这是很多济南交警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治理噪音污染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交通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科学研判,也需要每个驾驶员恪守交通法规。”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表示,有些驾驶人养成了不分情形、不分场合随意使用喇叭的习惯,这种行为不仅制造了噪声污染,也是对交通和谐的干扰和破坏。“强制性的监督只是一种手段,要想真正实现和谐文明的城市交通秩序,市民的自觉与习惯才是最根本的。”

  文明之城

  当禁鸣成为一种习惯,契约的自发遵守勃发了文明交通的生命力

  汽车喇叭扰民的危害大家都深恶痛绝,然而一旦真正坐在汽车里,作为驾驶员的我们能否克制鸣笛,是一种考验。面对考验,交通参与者展现出了一座全国文明城市应有的素质和担当,执法者也体现着城市的温度。

  “我们真正要禁的是那些乱鸣笛的人。比如前车减速或停车让行时鸣喇叭催促的、长时间以及连续多次鸣喇叭的司机。”徐晓东表示,禁止机动车(含摩托车)在绕城高速公路(不含)以内区域鸣喇叭,但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落实这一管理措施过程中,并非简单地“一刀切”。对于车辆、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突然穿插或转弯,前车溜车等危及交通安全的情形,可以视为紧急情况,此时因紧急避险鸣喇叭不会认定为违法行为。除此之外,民警在执法作出处罚前,也会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于确属紧急避险鸣喇叭示意的,也会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禁鸣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趋势。交通文明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一环,人脸识别闯红灯自动抓拍系统、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自动抓拍系统、机动车遇路口拥堵违法驶入自动抓拍系统、交通违法信息发布系统、安装鸣笛抓拍设备加强违法整治……随着各种新科技的运用,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越来越无处遁形;也正是在这严管与疏导的过程中,文明交通也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现在的济南,不仅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市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实实在在提升。这种提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人、非机动车不闯灯、不越线,汽车礼让斑马线,正在成为每一名交通参与者的自觉行动。

  一座城市的文明,就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文明出行已经成为市民自发遵守的契约,更加勃发了文明交通的生命力。相信在继“济南式过马路”之后,“无声的文明”将成为泉城的又一张新名片。 (济南日报)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李润杰

推荐阅读
  • 个税、社保、网购、海淘 1月起这些领域有大变化

    bced994b8c124e7e9b2bb9e8ed6313fc.jpg

    这是中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涉及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合同、快递物流、电子支付等方面,对电子商务发展中比较典型的问题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详细]

    12-28 08-12中国新闻网
  • 强冷空气继续影响全国 南方大部及青藏高原有雨雪

    f57249e5a4a44994846b7e6cfae22a86.jpg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受频繁活动的强冷空气影响,28日至31日,西北地区东南部、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6~10℃,其中,湖北西南部、云南东部、重庆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10~12℃,局地超过12℃。未来三天,重庆东南部、江西北部、江苏南部、浙江西北部、西...[详细]

    12-28 08-12中国新闻网
  • 故宫口红太火卖到断货!传统文化助故宫文创成“网红”

    261657426365.jpg

    港媒称,位于北京的故宫已有500多年历史,如今它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展示着中国明朝和清朝遗留下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华熙生物发言人说:“故宫博物院的产品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而非简单地借用各种元素和象征。[详细]

    12-28 08-12参考消息网
  • 限驾令填补空白 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

    这是云和法院开出的全国首张禁驾限高令,首次将被执行人驾驶小型汽车纳入高消费行为限制范围。据统计,“春雷行动”期间,丽水两级法院共查获限驾被执行人165人,扣押车辆67辆,司法罚款48000元。[详细]

    12-28 08-12法制日报
  • 保护生态多样性!澳大利亚55种植物未来10年或绝种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全澳有55种植物很可能在未来10年内绝种,然而,当中只有12种列为濒危物种,而竟有13种还未被列作受保护物种。报道称,这是澳大利亚20年来首个针对濒危植物的大型研究,内容刊登于《澳洲植物学期刊》。[详细]

    12-28 10-12中国新闻网
  • 日本社会进入人生百年时代 大和证券面向老人的服务人员将倍增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报道,日本大和证券集团总部社长中田诚司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负责75岁以上客户的“安心规划师”将调整为现在的3倍、达到300人规模。据悉, 大和证券的 “安心规划师”主要由50多岁的资深营业员担任,负责高龄客户有关继承等问题的咨询业务。[详细]

    12-28 10-12人民网-日本频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