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2019专题汇总>这就是山东>一分钟吃遍山东

这就是山东丨就是这个味!济宁这家传统糕点老店已传五代

2019

/ 12/1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杜倩 蔡国建

手机查看

  编者按:山东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双招双引”等措施,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这就是山东”大型系列报道,从重大工程、行业发展、平台建设、夜经济、生态环境、旅游美食等多个方面,为您展示那些让人心动的山东人、山东事、山东景。

  就是这个味!济宁这家传统糕点老店已传五代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宁12月9日讯(记者 杜倩 蔡国建)说起济宁清真点心老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大兴”,不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去买些糕点带回家或者走访亲友。

  从清代道光年间的马家糕点铺到今天的“马大兴”,这家百年老店,在一代代济宁人的陪伴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铺子发展为现在的清真马大兴食品厂,为济宁人带来了绵延百年的时光味道。

  运河岸边的马家糕点铺

  在济宁市小南门的十字路口拐角处,坐落着一个两层平房,这就是“马大兴”清真糕点房。一进店里,扑鼻而来的糕点香气很容易让人想起经年的“老味道”,店里北面墙上挂着百年马大兴老店位居图,图里的马家糕点铺与流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隔街相望。

  清道光14年(1834年),一位南京商人准备到北京经商,乘船途经济宁时,见这里市容繁华昌盛,便打消了去京城的念头,在济宁运河岸边的响铃阁街,开了家马家糕点铺。到了马勇这一代,已经是“马大兴”第五代掌柜。

  “从我记事起,我就帮着爷爷以及父亲卖糕点,长大以后,我就骑着三轮车往各个代销点送货。”马勇说,为了传承这一味老口味,马大兴糕点房一路走来有着很多的不容易。

  1986年,间断经营了18年的马大兴糕点房重新开业了。那一年,马勇33岁,无论风雪晴雨,他都会坚持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糕点,直到今天,他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坚守。

  全家守护“百年老字号”

  “现在是家人帮忙打理店里的生意,我也已经退居‘二线’,该是年轻人的时代了。”今年66的马勇说,自己的两个女儿负责这家店,还有一些亲戚在帮忙。“从小就受到我父亲的影响,没有特意去学,看的时间久了也便会了。”马勇的小女儿马冬青和马勇当年一样,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家传的手艺。

  如今,马冬青5岁的女儿也常常在她在做糕点时,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妈妈的做法。“我会让女儿继续把这门手艺和我们家的百年老味继续传承下去。”马冬青说,从2003年开始家里买下这座二层小楼,“马大兴”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再也不用辗转周折了。

  几十年间,尽管“马大兴”的店铺位置不断变迁,但依然有很多济宁人会循着记忆中的老味道,穿越大街小巷。同样,马勇和全家人也在坚守着传承“老味道”的初心。

  济宁老味儿漂洋过海

  “有次有个老年人过来买糕点说,他们家孩子买了别的地方的糕点,他一口就吃出来了。平时吃惯了我们家的无糖香脆饼,再吃别家的就感到味道不对了。”马勇说,“马大兴”历经近百年沧桑,在时代的浪潮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

  每逢过节,马大兴店里面总是被前来购买糕点的客户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忙不过来时,马勇还要雇人帮工,最多的时候雇佣过三十多个工人。“有不少人去了外地之后还对我们家糕点念念不忘。”马勇说,越是过节就越会来很多人,他们有人买了邮给远在外地的亲人,希望他们在糕点里吃出“家”的味道。

  “去年有一个台湾来的客户,买了很多牛舌酥、蜜三刀等一些老糕点准备带回台湾,他说在我的糕点里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在台湾这种味道他吃不到。”马勇说,这位客户曾经告诉他,在梦里都想吃上一口带着济宁老味儿的蜜三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张翼晖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