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蓝区行走”之日照:先建地下城 再建地上城

2013年09月09日 06:38作者: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成为全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力引擎。日照国际海洋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四区三园”之一的中外合作项目与示范园区,是山东—新加坡经贸理事会积极推进的重点项目。

  原标题:先建地下城 再建地上城

  ◆编者按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第三个年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成为全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力引擎。为展示“蓝区”建设的进程和成效,借鉴经验,把蓝区建设推向新高潮,省“蓝办”与大众报业集团组织开展“蓝区行走”新闻采访,重点报道蓝区“四区三园”和重点园区、重点产业等,请予关注。

  □记者 李剑桥 赵洪杰 报道
  本报日照讯 先建“地下城市”,再建“地上城市”,永远告别“拉链城市”。总长9公里、总投资1.8亿元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日照国际海洋城竣工。遵循“国际水准、海洋特色、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日照国际海洋城正在打造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现代化示范城区。
  9月2日,采访团一行走进位于海洋城起步区市政主干道地下3米处的城市综合管廊,体验“城市生命线”之美。管廊之宽敞,足可跑开一辆小轿车,在管廊两侧墙壁上分别架设强电、弱电、电信、电缆、供水、供热等各类管线,在管廊交叉处还建有“立交桥”,管线分上下两层,互不干扰。远远望去,管廊像一条条高速公路伸向远方。
  日照国际海洋城管委会主任杨洪福介绍,城市综合管廊高3.1米,宽3.2米,相当于人体中的一条超级动脉通道,建成之后,只需要在内部进行布线,不需将道路重复挖掘。一旦有新的线缆加入,只要从入口放入即可。未来在管廊的顶部将安装“电子眼”进行全天候监控。当管网遇到问题时,管廊可以凭借监控系统第一时间找出问题。
  “像城市内涝、马路‘拉链’、高压电线塔……这些备受市民诟病的生活烦恼,未来在海洋城将不复存在。”杨洪福很自豪地说。
  高质量构建起步区主体框架,建城之初把城市基础设施先行启动起来。除地下综合管廊外,投资6.1亿元、总长16.3公里的海洋大道等5条主车道已全部实现通车,目前正在实施管网敷设和绿化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市政配套工程,确定了给水、排水、污水、热力等市政设施的选址规划,热力站、污水处理厂即将开工。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四区三园”之一的中外合作项目与示范园区,是山东—新加坡经贸理事会积极推进的重点项目。日照国际海洋城规划总用地面积169.7平方公里,起步区6.6平方公里,是日照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发展“第三极”。
  既然是国际海洋城,就要按国际标准规划建设。日照聘请了国际一流规划设计机构——新加坡盛邦国际咨询公司编制了概念性总体规划,依据国际海洋城生态敏感度分析和生态分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保护协调关系,确定四大功能分区:近海发展带、临海生活带、都市发展带、加工制造物流带。重点发展海洋服务、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利用、海洋生态环保和临海高端制造业。
  产业是新城支撑。在日照国际海洋城海洋产业园,建设工地一片繁忙,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发展后劲足的海洋产业项目正在此快速集聚。20个亿元以上,总投资82.1亿元的大项目正全力推进。
  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日照独资组建“海大博远海洋生物”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1.6亿元,年底试生产。记者在现场看到,综合楼已封顶,工人们正在装修。公司董事长曹荣军对记者说,“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将建成我国国内技术最先进、产量最大的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专业园区。”
  总投资2.3亿元的中泰海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设备产业化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该项目利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成果,年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1万台套,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投资2.6亿元的山东丰隆鱼骨素项目,卫康海洋生物、地正糖业、韩国优承模具等项目即将开工,新加坡嘉华置业综合游乐园等项目正在推进。
  围绕打造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海洋城加强与国内外涉海高校、科研院所、重点研发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实验室,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成立日照国际海洋城海洋新能源研究院上海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设立了日照国际海洋城科技孵化中心,与黄海研究所合作设立了中国北方鱼研究中心。目前,投资1.5亿元的海洋城海洋科技孵化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杠杠”保生态 青岛建全球最大德国企业中心 

    提起青岛,总让人联想起浓浓的“德国味儿”:地标性的百年栈桥、红瓦黄墙的德式建筑,无一不在向人们展现着青岛的德国风情。9月3日,大众网记者随“蓝区行走”采访团来到青岛西海岸,在这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打造的“四区三园”之一--青岛中德生态园正在紧张建设当中,园区内有40条指标保护生态环境,全球最大的德国企业中心落户于此。

  用电用气智能调度 幸福社区享受“云”生活 

    家门口PM值、噪声、温湿度等数据上传“云端”,家里水、电、气等资源根据“云端”里的数据智能调度,步行5分钟100%到达绿地公园,汽车停在绿地下面……这样的生活方式不是科幻小说中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青岛中德生态园幸福社区居民不久就能享受到的“云”生活。

  烟台东部留原生态沙滩 养马岛对面建起环保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烟台继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正式建设近三年,烟台市以“一极领先,多级跨越”为框架,打造以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烟台东部新区。原生态的金沙滩、绿色的生态城以及白色的高新技术园区共生,成为东部新区的一大亮点。

  “海上城市”烟台创造 挖掘机可无人驾驶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城市”深水作业平台,无人驾驶的矿井挖掘机,与中科院共建的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及高精尖的生物科技产业园……记者跟随“蓝区行走”采访团在采访中获悉,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获批后,烟台市坚持打“创新牌”,以此作为“剑指深海”的利器。

  “金点子”落地滨州 猪饲料变身“国礼瓷” 

  滨州市无棣县有一条贝壳堤岛,经过几千年海水的冲击,狭长的海堤上堆积了一层层的贝壳。近日,大众网记者跟随“蓝区行走”北线采访团来到位于滨州市无棣县的海瓷生产企业,曾经被小作坊用来加工成猪饲料的贝壳,在这里通过专利技术处理,被制作成晶莹光亮的瓷器,远销国内外,并被当做“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

  日照1.8亿元“埋”地下,共同沟里能行车 

  行走在正在建设中的山东日照国际海洋城,很难见到林立的电线杆和密布的线缆,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地堡”。这些“地堡”是日照国际海洋城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口,电力、通信、甚至自来水、热力管线,都将通过“共同沟”通往千家万户,“封路抢修”、“登高架缆”这样的字眼很难再出现在国际海洋城居民的生活中。

  日照“八海兴蓝”,走向深海打造海洋城 

  “海港、海城、海园、海游、海工、海智、海商、海文”是日照的八个蓝色经济优势和亮点,9月2日,大众网记者随“蓝色行走”采访团在日照采访时了解到,八海兴蓝、共显“神通”,日照蓝色经济比重已经占到日照GDP的45%。

初审编辑:余梁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