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城市信报 -> 城事信报 

 

MBA:光环消失的宠儿

2002-07-11 11:30:55 

  ■见习记者 王丽萍
  2002年7月1日,山东大学科学会堂里,31名MBA毕业生迎来了他
们人生中的一个全新的转折。作为我省第一届通过全国联考招收的MB
A,他们毕业后走向了银行、电信、证券、投资,管理咨询等行业。
尽管去向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追求个人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
目标。
  MBA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通向上流社会的敲门砖,虽然学费年
年水涨船高,报考人数却屡创新高。然而,“MBA”的逐渐流行,也
让笼罩其上的光环开始消失。
  不久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的新一批MBA实习与就业恳谈会
上,创维人力资源总监王大松以“只能保证2000元底薪”给北大MBA
迎头泼下一盆冷水。同时,对MBA“理论脱离实践”的批评也不绝于
耳,所有这些都让人怀疑:MBA不值钱了?
  在过去的11年里,我国的MBA增长很快。1991年MBA试点刚推行时
不足百人,去年仅入校生就达到12173人。如果再算上在职攻读MBA学
位的学生,全国MBA累计数字已经到了47000人,目前获得学位者1204
1人。即使如此,这些数字与我国突飞猛进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相比,
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曾有专家预测,入世之后中国需要的MBA应为30
万,但目前中国现有MBA的数量还远远小于这个数字。MBA并非太多,
相反,而是太少了。
  为什么社会上一度盛行“MBA已经泛滥”了呢?
  首先,在蜂拥而至的MBA淘金热里,打着MBA旗号浑水摸鱼者不乏
其人。有媒体披露,某MBA培训中心只要花一万美金就可在13个月内
拿到一张MBA证书。这样的MBA不仅质量令人生疑,更严重的是,影响
了MBA整体的声誉。
  其次,中国的MBA教育毕竟只有11年的历程,与已近百年的美国M
BA教育历史相比,在录取标准、师资力量、培养方式等方面无疑还有
着诸多的不足和幼稚。即使是在亚太地区的MBA龙虎榜上,北大、清
华、复旦等中国名校也仍然被排除在前十之外。
  正因如此,中国的MBA其实并没有形成一个深厚、健康的社会氛
围。企业对MBA缺乏认识和了解,媒体对MBA的夸大和渲染,以及MBA
本身不可避免的眼高手低,造成了相互之间的种种误解和矛盾,这些
都使MBA的口碑,时而好上天,时而又降到地。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MBA本身的素质并非也不可能整齐划
一。虽然大部分人读MBA都出于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想法,但是跟风而
上,目标盲目的人,有;只是冲着MBA这张文凭来混的人,也有。不
考虑自身的志向、性格,缺乏明确个人规划而去读MBA,终将导致最
大的失败。
  所有的教育都不是万能的。MBA的培养目标是出色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MBA也不是保险箱,不是所有人进
了这个箱子,就都贴上了成功经理人的金字标签。在能力重于学历的
这个时代,实力要比一张文凭更有发言权。
  应该看到,MBA的整体素质正飞快提升。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
已经把中国推向了国际竞争的行列。能否迅速培养一大批有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已经成为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期待,中国的MBA会越来越多,中国的MBA会越走越好。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为什么读MBA? 
下一条:“奶酪”概念满城飘香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