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海风醉人自无声
——画家隋易夫的花鸟世界
2002-08-22 06:48:01 

  这是一个充满象征与隐喻的世界。
  面对隋易夫的国画创作,你很难相信这是一位79岁老人的作品,那些清新灵动的艺术意象,有着极强视觉冲击力的线条与色彩构成,都和隋易夫平和宁静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隋易夫长年蛰居青岛,独享着艺术创造的快乐,一个人在清凉的海风中沉淀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在他的视野中,喧闹的世界变得宁静而单纯,铅华褪尽,水落石出。隋易夫努力用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意象,那些浅海中怡然如歌的海螺,空山之间的静鸟,以及秋日热烈的向日葵,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充满独特的韵味。隋易夫以洗炼的笔触探寻着一个充满意趣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单纯而空灵,抽象的意象符号取代了繁复的表面形态,音乐的旋律取代了众声喧哗。
  隋易夫自比为拓荒垦植的农夫,一心致力于艺术的探索,尤其在近年来,不断否定、超越自我,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他不满足于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大胆突破传统笔墨的束缚,在晚年,实现了个人艺术的新飞跃。隋易夫坚信艺术要反映时代精神,表现时代情感,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因此他对传统采取了“先打进去、再打出来”的方法,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革新观念,打碎固定僵化的传统模式,以自己全新的情感意识赋予传统花鸟画以新的审美特性。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艺术探索之路,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就注定了画家时时的迷茫与痛苦,隋易夫深知创新之难,亦知其乐,他愿意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
  面对青岛风光秀丽的大海,隋易夫用艰苦的艺术实践向世人证明着探索的价值。他画《净土》,以传统国画中罕见的海螺为题材,几只造型简洁的海螺在水中游弋,仿佛波浪间的音符,动静相宜,海水之动反衬出海螺生活之静,洁净的底色令人心醉神迷,他对海浪与海螺的描绘都几近抽象,但又情韵满纸。周韶华认为隋易夫对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他所创造的意象符号系列上,这是很中肯的看法。
  隋易夫善于提炼大千世界中的艺术意象,他并不回避传统花鸟画的内容,而是以新视角、新观念提炼事物的特质、实现不同于日常之象的新构成。他的《空山》,两只静鸟的体态已近圆形,但在山群强劲线条的衬托下,其形并不显笨拙,反有了几分宁静娴雅之态,画面构成实现了方与圆、动与静、虚与实的对立冲突与平衡。隋易夫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构成要素,他常用有规则的树木花草构成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力图用最直接的手段消解传统花鸟画平淡、含蓄的模式,《太阳出来了》用大片拥挤的向日葵充斥了几乎整个画面,向日葵与叶子的形状是几何形的,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花鸟画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朗朗秋光》、《红叶兰禽》等作品不仅在画面构成上极具匠心,它们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烈的氛围、充满动势的意味也是传统国画中所少见的。
  隋易夫在创作中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包括对大片色块的运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强烈的红、黑等色彩,且常有大面积的色彩构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他在《青纱帐》、《月光曲》、《荫厦》等作品中尝试用大面积的黑、青等色拓展视觉的表现空间,从中也看出隋先生对传统花鸟画革新的深层思索,在当代,对于尚空灵、简约、表现含蓄的花鸟题材是否可以用厚重、直观的方式来表现,隋先生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隋易夫有一方印“形随意变”,这方印从不同的位置念有不同的组合:“随意变形”,“意变形随”,“变形随意”,“形随意变”。不难看出隋易夫在创作中的探索正是这一艺术观念的实践,隋易夫的这一观念深刻体现了他对事物之象与艺术造型关系的正确认识。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它的表现形式是因作者的经验、气质、情感、创作情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中国画而言,长期形成的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与表现符号既是中国画的宝贵财富,又是画家走向创作自由的束缚,如《芥子园图谱》一类,作为基础教材未尝不可,但其中亦不乏僵化的模式化的东西,不能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它们对笔墨构图的种种限定对画家的艺术创造形成了阻碍。隋易夫的“形随意变”、“随意变形”正是在艺术观念的层面上摆脱了传统中国画的种种限制,使个人的创作达到了相对的自由。
  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源远流长,但在许多人看来,所谓写意只是笔墨上的繁简,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写意不应是一个笔墨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是一个艺术哲学层面的范畴。隋易夫无疑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从主体创造性的角度为自己的探索与革新找到了理论依据,这是他能保持探索者的姿态,不倦创新的根本原因。他在创作中自觉地运用超以象外的造型观表现时代的情感,创造了一个属于个人的意象世界。隋易夫创造的各种意象符号,可以说正是他主体心灵幻象的呈现,是不可复制的个人艺术的真正创造。
  隋易夫学画全凭自学,他历任新华社记者、文学编辑等职,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他凭借个人对中国画恒久的兴趣完成了对中国画基本技法的学习,每天都利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心揣摩,渐入创造的佳境。自学者无名师指点,难免会多走弯路,但同时由于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框,又极易走入个人创作的自由。隋易夫对传统国画多有涉猎,但多为纯粹技法上的揣摩,他渴望能用自己对国画的理解去表现时代的情感,表现新的自我。隋易夫当过多年文学编辑,他自认为是文学引路,文学相对于国画来说离现实生活更近一些,其对现实社会的表现也更直接,一个人的文学素养事实上也包涵了他对时代的把握和对现实的理解,这是一切艺术的基础。隋易夫在创作中有较广阔的视野,他不拘于成法,不受既有模式所限,不能不说和他的文学修养有关。
  年近八十的隋易夫在青岛静静创作,他少露面,不发言,一心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在书画市场一片喧嚣的现实中,他依然故我,不为所动。他从不去卖画,为的是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他笑言,“我天天画都画不好,哪有精力去想别的事?”一个画家离市场离金钱太近了,与艺术也就拉大了距离。沉溺于创作的隋易夫并不快乐,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绘画语言与创作观念的距离而苦恼,怅然若失。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视力不断下降,白内障已开始影响他的创作,他还一直带着心脏起搏器,而这些,都不能阻碍他对艺术的孜孜探求。
  在这个喧闹的时代,隋易夫坚信艺术家可以主宰自己的艺术生命。他认为市场对画家是一个致命的诱惑,由于金钱的介入,会导致不少画家出卖自己的艺术良知,为利益而画,粗制滥造。他为此深感忧虑。
  隋易夫的创作虽然具有很强的革命性,但他的艺术从骨子里仍是中国画传统的延伸,他并不刻意追求表面的“现代性”,而是以时代审美的高度,拓宽中国画的审美领域。他的作品仍充满东方艺术的神韵,因为他是一个虽想突破却又在精神上与古人心脉相通的文人,是一个实践着“笔墨当随时代”古训的新时代的画家,他的艺术观念、人生境界,都与我们的时代血脉相联。
  一个每天把自己的心思都用在艺术上的人是可敬的,他在现实中也肯定会显得有些孤独,但“吾道不孤”,艺术世界的绚丽足已使他享受人生中至高的喜悦与满足。
  
  画家档案
  隋易夫,山东海阳市人。生于1923年3月14日。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新华社随军记者、青岛文学月刊副主编、市文联副主席等职。1980年负责创建青岛画院,并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山东美协两届常务理事,青岛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三、四、五届名誉主席,青岛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美协名誉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曾先后在南京、武汉、济南及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墨荷白鹭》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录入“善本特藏库”,《白鹭清风》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收藏。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隋易夫画辑》、《隋易夫画集》。作品《莲动鱼舟》入选《中国当代美术·中国画》上卷。从网站得到更多信息。MSN Explorer免费下载:http://explorer.msn.com/lccn
  张荣东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周东申的版画
下一条:从艺自白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