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沧海我取一粟

2002-08-04 05:38:39 

  战国时代郑国的国君想出了个馊主意,他派郑工到秦国去,诱说秦国修一座水坝,想以此消耗秦的财力,减轻对郑的军事压力。郑工所修的这坝就是著名的郑国渠,公元前中国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这工程用时长久,耗资巨大,将泾河就要进入关中平原的那个山口,拦腰截住,然后再修成渠道,取泾水灌溉八百里秦川。修渠的途中,有坐探报告说,这是郑国的一个阴谋。秦王于是大怒,要杀郑工,这时幸亏宰相李斯说话了。李斯所说的那话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令》。郑工没有被杀。十六年后,渠成,八百里秦川成为一片沃野,秦空前富强起来。依靠强大的财力做后盾,秦灭了六国。 
  后人在郑国渠的渠首处修了一座庙。那庙就叫郑国庙。庙的墙壁上画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那就是郑工。画像的旁边,就是上边的那一段文字。我曾在那儿住过一段时间。
  泾水就是“泾渭分明”这个成语中所说的泾水,亦是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那个泾水。站在郑国渠渠首处,背靠嵯峨山,看着泾水顺着渠滔滔而东,润泽八百里秦川,想着这水就是这样流着,因了郑国国君的一个偶然的想法,它便一流流了几千年,于是觉得历史的创造确实像游戏,带有许多偶然性。又因为这里是个制高点,从这里鸟瞰八百里秦川和古都长安,借那水流造形设势,心中便生一种雄视古今,如“鲸吞”如“虹吸”的豪迈感觉。 
  郑国渠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易名泾惠渠,取泾水惠泽四方之意。这是一个叫李仪祉的做的。有年大旱,陕甘地面赤地千里,十停人中死了五六停。郑国渠也因年久失修,灌力式微。于是留学归来的水利专家李仪祉,拾残补缺,开始他的功造。李仪祉的雕像立在郑国庙的不远处。 
  水在大西北,真正是命脉所系。宁夏人说,没有水就没有农业。在宁夏的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是200毫升,年蒸发量是2200毫升。甘肃一个记者, 向我谈起甘肃前几年的一场大旱的情景,眼神中尚留一丝恐怖,她说河流断流,水井干涸,政府只好组织拉水车日夜往定点地区送水。拉水车走到路上时,成群的干渴的乌鸦像云彩一样跟着,并且不时地俯冲下来,用嘴去接拉水车上溅起的水花。 
  大西北位于大陆板块的腹心地带,距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都有遥远的路程。季风不能把云彩带到这里来,这块焦渴的土地大约还得再延续焦渴一些年头。水库水渠等工程,现在各地都在修,水井、水窖之类也遍布我路经的地方。沧海我只取一粟,在艰难的生存中西北人似乎更为艰难。而郑国渠工程,这个历史造成的小误会,则是开一切水利工程之先河的东西。 
  高建群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中国人真有钱
下一条:警惕无意助恶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