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发现

 

寻找滇金丝猴

2004-04-14 06:07:04 

  ■ 1890年,在云南省西北部的白马雪山深处,伴随着一声枪响,一个新的灵长类物种被发现了。
  ■ 这个物种至今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揭开:它们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它们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和感情?
  ■ 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揭开这些谜底吗?

  1 神秘的物种

  1890年,在云南省西北部的白马雪山深处,一场特殊的狩猎正在进行。伴随着一声枪响,一个新的灵长类物种被发现了。而组织这次狩猎的法国传教士彼尔特的名字,也因为他的猎获物而被载入史册。7年后,这些“黑白相间、有长长的尾巴”的猴子以他的名字被命名为Rhinopethecus Bieti,中文译为 “云南仰鼻猴”,又叫“滇金丝猴”。
  但遗憾的是,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科学界再也没有关于这个物种的任何信息。这种生活在雪山上的猴子是否依然存在?它们是否已经灭绝了呢? 

  2 漫长的寻觅

  自彼尔特神父采到滇金丝猴标本之后长达70年的时间里,有关这个物种的生态学特征,科学家们仍旧是一无所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俱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陆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物种考察。1960年,动物学家彭鸿绶教授参加了对横断山脉的考察。他偶然地从云南德钦县的一个朋友那里听说当地的畜产公司在收购一种很特别的皮子。彭教授赶到畜产公司,他没有想到这种特别的皮子竟然是滇金丝猴的猴皮。一次意外收获证实这个神秘物种仍然存在,高兴之余,彭教授也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并没有看到活生生的滇金丝猴。
  这个在科学家眼里充满神秘色彩的物种,在当地人看来却并不陌生。信奉佛教的藏民们把滇金丝猴当作人类的远亲,从不加以伤害。他们把这种猴子叫做“知该”,意思是雪白的猴子。
  而同样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傈僳族和彝族一直就有狩猎的传统,他们把这种猴子叫做“大青猴”,也叫“白猴”或“花猴”。对于他们来说,打猴子主要是为了吃肉,猴皮可以做婴儿的襁褓,不仅经久耐用,而且可以避邪。
  原始的狩猎方式和零星的狩猎并不足以对滇金丝猴的种群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这个物种遭到较大规模的猎杀应当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使很多地方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连白马雪山这么遥远的地方也未能幸免。很多村子成立了狩猎队,专门打野生动物充饥。随后,各种政治运动伴随而来,对滇金丝猴考察的计划又一次被搁置起来。
  文革结束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重新恢复了对滇金丝猴的考察。1979年,研究人员第一次在德钦捕获到了滇金丝猴的标本,这时已经离彭鸿绶当年发现猴皮又过了整整19年。
  当科学家苦苦追寻滇金丝猴却难以见到时,金丝猴的猴骨却作为药材而被合法地收购。据药材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仅在1978—1981这几年间,就收购到了139架滇金丝猴猴骨。在白马雪山南边的一个栖息地,滇金丝猴的数量急剧下降。
  1983年,白马雪山成立了自然保护区。藏族小伙子钟泰次里成为了保护区第一批工作人员。他没想到自己要保护的对象就是他从小就认识的“知该”。
  1987年,正在德钦作虫草研究的龙勇诚在药材仓库里看到了12架猴骨,这让他十分震惊。1988年6月1日,在一个猎人的帮助下,龙勇诚只花了两个星期就找到了滇金丝猴。
  就这样,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滇金丝猴发现100年之后,这个物种的生态习性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它们在野外是怎样生活的?它们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这种特殊的栖息地对它们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1992年,一项旨在回答上述问题的滇金丝猴生物学研究在白马雪山保护区的支持下启动了。龙勇诚和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柯瑞戈(Craig Kirkpatrick)成为这项研究的主持人。
  1992年夏天,龙勇诚和柯瑞戈在白马雪山深处一个叫崩热贡嘎的地方建立了营地。但过了整整19天,他们把鞋子都跑坏了也没见到猴子的影子。每个人都垂头丧气,尤其是柯瑞戈。他决定去爬爬山,锻炼一下身体,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柯瑞戈回忆说:“当我走到草地上,我看见,或者说我听见在树线那边好像有什么动静,我心想,那会不会是猴子?”于是,他们竟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百米速跑般地冲了五六百米。跑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全都趴下起不来了,望远镜也架不起来了。等到望远镜架起来之后,观察了1个小时才看到了猴子爬到树上了。 
  这一年秋天,考察小组增加了一名新成员——摄影师奚志农,他满怀信心地希望实现对滇金丝猴的电视拍摄的“零的突破”。但当时的考察小组对金丝猴还不是十分了解,所以第一次上山的时候“连猴子的毛都没见着”。实际上,自上山之后整整6个月,考察小组也只看到过一次猴子。大雪封山后他们撤离了营地。
  1993年5月,考察小组和奚志农再一次来到营地。
  由于长期遭受偷猎的威胁,滇金丝猴对人类充满了戒心。为了让猴群熟悉他们,考察小组的成员几个月都没换衣服,他们想让猴子习惯这些衣服,信任穿这些衣服的人是不会伤害它们的。终于,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重新找到了猴群的踪迹。
  1993年8月,摄影师奚志农得到考察小组跟踪到猴群的消息后,第三次从昆明赶到白马雪山。在密林中追踪了一个多星期,最后还是失去了猴群的踪迹。他们沮丧而疲惫地返回营地,突然,就在树丛中,奚志农看到了一堆新鲜的猴粪!
  本来需要两个小时才走完的路,奚志农只用了不到30分钟就跑上山脊线。因三脚架已经托人带回去了,情急之下他只好脱下外衣,把摄像机搁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面。“都顾不上用眼睛看,就觉得是那个方向,赶紧把机器打开,把焦距推到最长。”
  尽管画面中的猴子并不十分明显,可这毕竟是最早的滇金丝猴的影像资料。

  3 滇金丝猴的生活

  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让考察小组和猴群之间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他们离猴群的距离从最初的300米缩短到了100米。
  随着一步步地接近滇金丝猴,考察小组也慢慢揭开了滇金丝猴生活的某些秘密。其中最重要的秘密之一就是滇金丝猴的食性。
  滇金丝猴的主食是一种特殊的地衣——松萝。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很低。因此,滇金丝猴必须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觅食才能满足它们每天的营养需求。以地衣类食物为主食是非常罕见的,其他动物大多只是在冬季食物缺乏时才以地衣为食。
  由于松萝的生长十分缓慢,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才能自我更新,因此,猴群就像游牧民族一样,为了寻找新的觅食地,有时需要迁移10到20公里的距离。
  1994年7月,考察小组从1公里之外的观察点偶然拍摄到了猴群为了转移到一片新的觅食地而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迁移。正是这次机会,考察小组数清了猴群的数量。他们惊奇地发现,整个猴群共有174只个体。柯瑞戈介绍,对于猴子来说,尤其是树栖性猴子,一个群体如此之大是很少见的。
  由于滇金丝猴的群体很大,它们的社会结构也非常独特。通常在群体生活的动物中,等级关系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考察小组却发现,滇金丝猴的猴群通常由15到20个家庭单位组成,而每个家庭似乎是一个自治的单位。猴群之间就好像一个社区,它们之间的等级关系并不像其他的猴子那么明显。
  滇金丝猴的家庭大多是由一只公猴,三到五只母猴和多只幼猴组成的,而且是典型的“母系家庭”,雄性只是“母系家庭”的过客。因此,只有体格最强壮的公猴才能得到与母猴生儿育女的权利。 
  由于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高海拔地区,再加上松萝的营养成分很低,母猴在生育后体力难以很快得到恢复。滇金丝猴母猴通常都要带幼猴度过第一个冬天,而且往往第二年也不发情。因此,考察小组怀疑滇金丝猴每3年才生育一次。

  4 严酷的未来

  1995年,考察结束后不久,奚志农得知德钦县计划砍伐白马雪山保护区南面的施坝森林,这是保护区外面最后一片完整的原始森林了,里面生活着200多只滇金丝猴。
  奚志农非常焦急。绝望中,他写了一封信反映这个情况,并通过北京的环保人士转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手里。
  滇金丝猴的危机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德钦县政府被迫停止对施坝林区的采伐。
  1996年,龙勇诚历时8年的调查也终于结束。他第一次查明,滇金丝猴目前只有13个种群,全部数量不超过1500只,但生活在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只有不到600只。虽然保住了施坝森林,但是滇金丝猴的其他栖息地仍然面临威胁。
  栖息地的破碎使滇金丝猴各个种群像生活在“孤岛”上,群体之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最终极有可能导致种群退化。另一方面,栖息地破碎化使围猎更加容易,加剧了打猎对猴群的威胁。
  1998年9月1日,国家颁布天然林禁伐令,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原始森林被列入禁伐的范围内。
  最新的调查显示,滇金丝猴的数量增加到1800只至2000只。
  但是,栖息地丧失的趋势仍在继续。
  至今,滇金丝猴这个物种还有很多秘密没有揭开。它们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它们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和感情?然而,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揭开这些谜底吗?

  ·相关阅读·

  金丝猴
  人们通常所说的金丝猴是指“川金丝猴”,学名为“四川仰鼻猴”,它和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同属于仰鼻猴属。由于人类最早发现的仰鼻猴是川金丝猴,因此后来发现的仰鼻猴都被习惯地叫做金丝猴。所以很多人都误以为所有的金丝猴都是金黄色的。
  松萝
  松萝大量生长在冷杉林中,靠吸收冷杉的营养为生。松萝过多,将造成冷杉因营养不良而死亡。以松萝为主食的滇金丝猴正好可帮助冷杉来清除这些吸血鬼,因此,滇金丝猴从某种角度上维持着森林的生态平衡。
  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特殊的地形、气候和丰富的植被类型使这里成为地质史上动物的避难所和演化中心,拥有众多的生物物种。这里的滇金丝猴终年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有时甚至能在47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观察到它们的行踪。

  (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供本报专稿)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三星堆,神秘之门悄然洞开
下一条:漳州火山探源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