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有“能”无“力”?

2018-03-16 14:14:00来源:大众网作者:
 陈常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目前,围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众多党组织围绕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服务能力、执行能力等,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能力提升”活动。
  说到“能力”,我们都会认为或理解为一个人的才能、本领和水平。现实中,的确不乏很有“能力”的党员干部,也正是因为有“能力”才会被组织重用、提拔,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这是“能”和“力”紧密“结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就是说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力所能及。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总是还有那么个别干部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能力”问题,表现为思想站位不高、政治定力不足,出现有“能”无“力”、“失力”或者说“出人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现象,在“能”和“力”上大打折扣,这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党的干部必须强化“能”“力”意识。这是新时代、新使命的需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需要。所谓“能”,就是平常意义上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水平,是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能力”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这既需要自身必备的“先天”素质能力,又需要在岗位上不断学习实践锻炼,让自己不断充实能量,提升能力。对于“能”而言,多数党员干部都能“达到”,或者通过后天努力都能具备适应工作、适应岗位的能力。所谓“力”,就是力量、力度也,是一个人干某件事的用心、用力程度,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和政治品质。

  有“能”不“力”非干部,起码是不合格、不称职的干部。的确,有的干部看起来很有“能力”,说起来“头头是道”、“满腹经纶”,但干起来却是“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没有将自己的“能力”很好地施展出来,发挥出来,没有尽到“洪荒之力”。更有甚者有的党员干部自己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地事情,自己以“领导”或“官”自居,当“甩手掌柜”,是为“懒政怠政”,为官不为。

  “责任胜于能力”。 用心工作、用力担当,是党员干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具体表现。以“力”补“能”,用“力”充“能”,则会让人能量满满、能力十足。提升“能力”还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以赴,如此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