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中梗阻” 拆除“隔心墙”

2018-05-10 14:32:00来源:大众网作者:

霍伟伟

  近日,甘肃省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活动中对目前政府系统存在的“中梗阻”“推拖绕”“走秀场”“灯下黑”等“八种病相”进行集中整治。这“八种病相”中,有很多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其中“中梗阻”便是机关内部多年存在的“顽疾”,并且已经成为了影响干群关系的“隔心墙”。

  墙能隔人,更能隔心。国家政策、法规及上级指令到了一些机关干部那里发生走样、变形,“冷、拒、横、推”等庸俗习气突出,有的甚至利用权力“吃、拿、卡、要”,群众把这种现象称为机关“中梗阻”。机关“中梗阻”又分为政令型、责任型、作风型、禁令型等,但无论哪种类型,都会造成政令不通,政策法规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情况,这无疑是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筑起“隔心墙”,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大大下降,群众获得感被逐步啃噬。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地生根,“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老问题换上了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隐形变异的新“四风”问题。机关“中梗阻”同样也是“改头换面”的新“四风”问题之一。有些部门和机关干部从原先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现在的“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有些干部害怕担责、不敢担当,经常议而不决,对待群众诉求“推脱绕”;有的为了安抚群众,经常开“空头支票”或打政策“白条”,遇到群众来信来访,只管接收接待,却从未将问题真正向上级传达;有的故意刁难群众,违规索取“好处费”“辛苦费”……凡此种种,时间长了,便成为了干群关系的“隔心墙”。

  机关“中梗阻”之所以久疏不通,难以彻底根治,究其原因,一方面,有些干部的责任担当出了问题。面对问题和矛盾,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为了避免担责,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在工作中缺乏进取心,软、浮、懒、散和得过且过思想严重。另一方面,很多部门和干部表态多、调门高,但是行动少、落实差。面对上级出台的政策和文件,仅限于层层下发文件、口头传达,拿不出具体实施举措,最终落实与否,无人问津。另外,很多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同时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从而导致有些部门我行我素,甚至存在特权思想,这也是机关“中梗阻”一直存在的客观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就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四风”没有静默期,疏通机关“中梗阻”,必须拿出“钉钉子”精神,只有瞄准突出问题,找到问题根源,精准发力,一抓到底,才能够彻底整治顽瘴痼疾。

  古语云: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是人民公仆更是百姓贴心人,为群众谋利益才是根本职责所在。因此要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的“高线”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同时还要遵守道德规范的“中线”,严守纪律规矩的“底线”,远离违法乱纪的“红线”,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从而提高政治生态的“自净力”。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多谋为人民服务之事,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因此,领导干部在转变作风中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强化务实担当,做到以上率下,层层带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要拿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力,打通干群关系的“隔心墙”,让政策的阳光毫无衰减的照射到基层,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