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讲求务实作风

2018-08-29 08:59: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进贤

  李进贤

  督查扶贫项目落实,笔者遇到耐寻味的一件事:随同我们到俩村农户核查的,是负责常年联系的镇干部。走街串巷中,年轻的那位,都是村民先和他打招呼,而年纪大的,多是他先开口与村民搭话。

  同为包村干部,礼待迥然不同。细忖起来,不难明晓:“隔三岔五”往下跑,进门就盘腿上炕的,群众自然熟悉、亲切,主动招呼。之所以被动“搭讪”,遭遇尴尬,还是深入基层不够,被当成“熟悉的陌生人”。

  主动与被动,虽一字之别,却是走基层“实与虚”鲜明脚注,从中能读出群众对干部的熟知和信赖,也能领略到“零距离”情感认同和“心贴心”感情认可。通过细节小事,构画的“群众路线”图例,可谓道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旨,点明了作风改进目标取向和实践导向。

  党的好干部孔繁森说过,“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干部总以忙为借口,不爱“往下跑”,喜欢“往上跑”,有的虽说“下去”了,却“犹抱琵琶半遮面”,隔着车窗望,站在村头看,或是“转轴拨弦三两声”,进门说句客气话,没等炕头坐热,又起身走了。这些问题,都折射亲民务实作风不够,群众工作漂浮,形式、官僚主义清除不彻底。

  “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作家柳青说的这话,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提到过,对他“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生活实践与创作追求给予过高度评价。“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长期在农民里面,对他们非常了解。中央的文件下来了,他就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该哭还是该笑,他很了解老百姓的想法。”

  小说来源于生活,党性源自于人民。如果看过《创业史》这部“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就会明白习近平总书记为何提出“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

  “诚于中者,形于外。”诚然,评价亲民务实作风,遵循“主动与被动”标准,基线似乎有点低,但从实践观点看,却是正确考量路径。所以,检视“查民情、解民难、暖民心”,不妨“听其言、观其行、识其心”。换句话,除了听其汇报,要多看微细、具体和直观表现,不能单凭讲话、述职或“留痕”作结论。如果讲的头头是道,走村入户形同过路人,甚至辨不清方位,就该打“问号”,多问“为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做群众工作,倘若找不到“为什么”,悟不出“打招呼”这类小事蕴含的大道理,就等于没掌握“金钥匙”。这把钥匙没到手,当“衙斋卧听萧萧竹”时,必然听不出“疑是民间疾苦声”,至少听得不很真切。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如何使群众工作“烟火气”多起来,旺起来,以“最大优势”化解“最大危险”,是新时代摆在党员干部面前严峻考验和重大任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唯有不忘初心,甘做“农家乐”干部,在任务与考验面前,像柳青“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以“弘”胜其重,以“毅”致其远,才可以“优”解“危”,交出作风改进合格答卷。

初审编辑:王封

责任编辑: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