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痕迹管理”变成 “痕迹主义”

2018-08-29 11:00:00来源:大众网作者:房山

  房山

  在基层工作中,通过查证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 “工作痕迹”,可以回顾工作开展的各种细节,在某种程度上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倒逼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尽责。从这些角度看,在基层工作中推行痕迹管理可谓优点多多。

  但基层有基层工作的实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基层“千面手”干部不少,时常要同时开展不同上级部门布置的不同任务,时常要同时迎接不同部门的检查,时常要面对各种填不完的文件表格、各种报不停材料报告。曾经就有基层干部吐槽“一次去贫困户家走访,临走,老大娘说,同志,今天还没有拍照呢……好不尴尬”。但是上级来检查主要是看资料、看照片。这种只用“工作留痕”代替实地监督的考核方式让本就繁忙的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由于精力有限,部分基层干部不再认真履职,高效办事,匆匆干完忙着跑回去做文件,整理资料,甚至有部分基层干部投机取巧,干脆不干事直接造“假痕迹”。上级领导看到的是纸上落实了,但工作有没有实实在在开展下去就不知道了,久而久之, 也就形成了一种以“痕迹主义”应付“形式主义考核”的坏风气。

  过分注重“痕迹管理”,就会演变为“痕迹主义”。它使工作弄虚作假、繁冗复杂,既改变了倒逼基层工作贯彻落实的积极初衷又挤占真抓实干干部的时间精力,造成部分基层干部工作心态的扭曲,最终使群众产生反感。

  要破除在基层“痕迹管理”工作中“假痕”、“虚痕”“过度痕”的现象就要破除以“痕”论政绩。“痕迹”可以成为考核的一种手段,但不应本末倒置以“唯痕而举”,基层干部不是摄影师、也不是文员,拍个照片、写个材料,并不等于完成了工作,不能作为考核重点。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要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要注重实绩;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应带头“留实痕”,要切实迈开双腿走到群众中去,走进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群声音,多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有效避免“假痕”、“虚痕”。 痕迹管理应该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各个考核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在减少浪费的同时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现象。

  避免基层工作陷入 “痕迹主义”的漩涡,就要用实实在在的评价导向传递出民意,这才是最实的工作“痕迹”信息。没有实绩的痕迹就是假政绩。为留痕而留痕,甚至不惜造假的行为必须被破除,必须向这种行为亮剑开刀,要向行为人追责问责。更重要的是要为敢于担当、干实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鼓励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到为民办实事上,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谋福祉上来。

  一名称职的干部不能光记得干过什么事,更重要的是还有什么没干,什么没有做到位。一定要警惕“痕迹管理”背离促进工作落实的初衷,落入新型“形式主义” 的陷阱,让“工作留痕”发挥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痕迹管理”带来的成效。真正“工作留痕”的初衷,应是在人民群众心中留痕。

初审编辑:王封

责任编辑: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