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底线思维 做到行有所畏

2019-01-25 11:20: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琦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指出,“要坚决防范利益集团拉拢腐蚀领导干部,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表明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更是给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处于关键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领导干部时刻面对被“围猎”、被腐蚀的考验和风险。广东省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曾志权,与私营企业主相互勾结,以“合法商业行为”之名掩盖权钱交易之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白向群,甘于被“围猎”,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沆瀣一气……这些被查处的甘于“被围猎”的干部无疑例外都是底线失守,进而一步步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所谓“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后指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能超越的纵横两端界线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突破这个界限,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导致难以承受的后果。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止”,既是一种目标追求,也暗含了底线思维的思想。底线思维就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党员干部为官做人处事要用好底线思维,底线不踩、更不逾越。

  树牢道德底线,做到心有所督。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一个人一旦思想上的“总开关”失灵,那么面对诱惑,特别是面对欲望、爱好、小恩小惠时就容易缺乏自控力,进而导致行为无原则和无底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道德底线是为官之本,必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要练就好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培养好“原动力”,需要加强道德修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时刻感觉处处都有“眼睛”,人人都在监督,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树牢纪律底线,做到行有所畏。党员干部行有不慎就会“跌倒”,甚至跌落“万丈深渊”难以爬出,并且会给党和国家带来损失、给群众带来伤害、给家庭带来痛苦。党的纪律,是“生命线”,也是“安全线”,让党员有所戒、知进止。每名党员,无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要自觉接受纪律约束,守得住纪律底线。面对各种诱惑能保持定力,将守纪律讲规矩的刚性约束变成内心的自觉追求,用党规党纪汇聚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从严从实作好表率。

  树牢政策底线,做到权有所戒。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会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用“反”了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伤其身。国家的政策是行业导向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党员干部不可违反、不能变通的底线。守好政策底线,党员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擦边球、不搞特殊、不搞例外,公开、公正、公平地把坚守政策底线落到实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用权时一定要行有所思、行有所畏、行有所戒,做到三思而后行。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防范利益集团的拉拢腐蚀要保持政治定力,树牢底线思维,恪守底线原则,牢牢守住底线,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