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成“热词”岂能“冷处理”

2019-04-11 17:0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王京凯 

  近段时间,“基层减负”一词一度成为时下社会流行热词,各种专家解读、相关媒体报道、基层干部现身说法、朋友圈刷屏……不绝于耳、层出不穷,引得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为基层减负松绑问题到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都反映了党中央关心干部、心系群众,坚持不懈狠抓作风建设、着力给基层减负松绑的态度和决心。 

  一段时期以来,基层“开会如赶场”、“文件满天飞”、“报表催命符”、“考核走马灯”、“问责滥成灾”的工作状态,普遍成为基层干部的“累点”和“痛点”,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合症”如同“五指山”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引得无数基层干部为之“折腰”,苦不堪言。这次党中央给基层送来的“减负大礼包”可谓是直击心声、大快人心,但当“兴奋”过后、“热度”褪去,“减负”是否真正能得到“不折不扣”、“真刀真枪”地落实,而非“蜻蜓点水”、“花拳绣腿”地“冷处理”,值得我们深思和防范。 

  “冷处理”向来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拿手好戏”,对待上级下达的指示和要求,总是放一放、凉一凉再说,用表面文章搪塞上级、敷衍下级。这次面对“减负令”,有的仍然用会议、文件推动“减负”,空喊口号,却落实不到行动上,摆“花架子”、“假把式”,搞“虚减负”、“假减负”;有的考核事项数量减少了,“大考核”里面却夹杂着多个“小考核”,会议、文件数量减少了,会议时长、文件篇幅、参会发文范围等却没有变,基层的负担一点没有减少;有的存在“一减了之”的态度,生搬硬套,盲目地以减少工作来代替减轻负担,以牺牲工作成效来凸显减负成效;有的把减负当成了过度的放权、简单的减责,自己应干的活不干、该担的责不担,滋生出更多的“闲人”、“懒汉”和更多的“甩锅”干部、“甩手”掌柜;有的从自身利益出发,把权力、利益加到自己身上,把责任、压力甩向基层,只减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小事项,那些核心的、关键的负担却没有减少,以“减责不减权”式的减负,变相加重基层权责不对等的负担。 

  为基层减负就应该大刀阔斧地革除积弊、删繁就简,切实把基层负担减下来,真正让基层干部摆脱形式主义“枷锁”,轻装上阵干实事,绝不能雷声大雨点小,让好政策在执行中“变了味”、“缩了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方面,要坚持从上层抓起,从“关键少数”抓起,对基层负担的表现和根源进行全面细致摸底,以问题为导向,尽快梳理出“属地管理责任”,厘清责任边界,规范责任事项,为基层减负提供制度依据。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敢于向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亮剑”,敢于对这些繁杂、无用、重复的事务说“不”,从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实事做起,擦掉形式主义痕迹,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