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铁有痕不等于“痕迹主义”

2019-04-17 15:20:00来源:大众网作者:朱文龙 陆萍 
朱文龙 陆萍 

  “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批评“痕迹主义”的弊病,并要求“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党中央也下发通知,将“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为基层减负。

  一段时期以来,“留痕”作为一种督促考核工作落实的措施,广受推行,“痕迹管理”也在不少单位成为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尽职履责的有效途径。不可否认,“痕迹管理”对于督促广大干部狠抓落实、明确责任具有促进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却将其异化,学习上级精神就必须开会,下村入户凳子还没坐热就忙着拍照,宣传发动就是刷会标、贴海报,会议一个接一个,文件、档案一箩筐,走访群众一遍又一遍,就是听不见落实的声音和群众满意的笑容,甚至有的地方还闹出了“作秀式摆拍”、“亮相式入户”、“突击式管理”的笑话。

  “痕迹主义”的大行其道,说到底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现。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干部,在迎查时“看得见”基层的落实力度,但实际上,这不仅迷失了干部的工作方向,也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要求格格不入,危害不容小觑。

  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抓铁有痕,代表的是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实施的关键在于真抓实干。任何一项工作、一项事业的成功都需要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注重“实绩”,做群众满意的事,到群众最急需的的地方去,用人民的口碑撰写履职考评记录,更要注重“潜绩”,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让人民的笑容成为照片中最美的风景。

  “痕迹主义”越往到基层表现越突出,这与“高高在上”的评价机制也是分不开的,与查档案、看现场的考核方式也有关。从这一层面讲,坚决克服“痕迹主义”,也需从考核评价基层干部的制度层面入手,制定完善科学的用人评价体系,评价考核基层干部要结合基层规律和实际情况,科学评价、统筹安排,不能单纯奉行“资料为王”,要深入实地调研,听取民生民意,避免重复开会、临时来检,把考核放在平时,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干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引导广大基层干部用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检验的实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