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思“清明”

2019-04-22 14:31:00来源:大众网作者:田晓剑

田晓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是祭扫的高峰期,清明节这天,人们要到已故的亲人坟前墓地添土、插柳枝、摆上供品、焚烧纸钱、扫墓祭拜,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近年以来,清明节祭奠先人的用品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从高档的纸别墅、新款的纸汽车、最新款的纸苹果手机、电脑,到“数码套装”、“护照”、“无线路由”、“宝马”、“奔驰”等等,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不菲。祭祀已故亲人本无错,但应适可而止。有的人认为大操大办,坟头添大些、纸张烧多点、供品丰盛点就是孝顺,才能表达怀念之情。其实这与清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焚烧这类物品不仅污染环境,还十分浪费钱财,也使得清明节内涵变得浅薄、低俗。

  “清明”一词,除了气候节令意义上的“清新明净”之外,还包含两层意蕴:一层是心理情感、行为方式上的清明。它意味着,面对清明时节人们的精神状态、情感态度其实也应该是“清晰明睿”的。另一层,则是更深层面的社会秩序、规则法度上的“清明”。 清明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对“清明”哲学的提醒与倡导。一个过于铺张糜费的“清明”,不仅不够文明,其实也很不“清明”,甚至于有悖于清明的文化价值本义。

  祭奠先人,寄托思念,我们要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一定要以勤俭节约为本,以文明祭扫为荣,狠刹祭祀中的不正之风。我们不妨采用敬献鲜花、植树浇水、擦碑扫墓和网上祭扫等文明祭祀方式,用更加环保、科学的方式,例如,采取鲜花音乐祭祀、种植树苗,放飞风筝寄哀思等低碳、环保的形式,要真正起到祭祀的作用,继承先辈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融入现代文明的表达方式,让“清明节”回归本意,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

  清明节不是祭祖的代名词,更在于缅怀与感恩。今天,我们过清明节,追忆、祭奠先人的仪式和礼节是需要的,移风易俗,在慢时光里静享天地人和的境界,感悟善待生灵、感恩万物的道德礼仪,这是感恩之心、孝敬之情,更是人性的彰显,人不能数典忘祖。同时,我们还要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多照料亲人,多关心老人。

  清明节里思“清明”,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后,从俭办丧、文明祭奠,让逝者欣慰,让生者无憾。清明节祭祀先祖需要“清明”的祭祀观念,低碳、绿色地开展各种清明祭祖习俗活动,不仅符合清明节的传统内涵,更有利于保护绿水青山,回归节气的“清明”本义。所谓“慎终追远”,思亲人、念祖训、承家风,让心灵在与大自然对话中荡涤等等,都是“清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或许就是清明节等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含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