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微腐败”成为侵害群众利益堤坝的“蚁穴”

2019-05-09 17:08: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孟真

张孟真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亮剑“微腐败” 让群众获得感更多更直接更实在》一文,记者通过多地采访,发现各地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痛点难点焦点,采取多种形式,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与民争利,啃食扶贫领域“蛋糕”的问题仍然易发多发频发。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微腐败”就如同“蚁穴”,因为容易被忽视反而更有可能酿成“大祸害”。比如,扶贫领域的优亲厚友等“微腐败”现象,相比起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来虽然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蚕食”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如果对这些“微腐败”问题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就可能演变成大问题,直接伤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的公信力和党的良好形象。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各级纪委监委特别是县级纪委监委要把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排查调查、及时推动解决,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的成效和变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于存在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不仅深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因此,整治“微腐败”问题,既是顺民心得民意之举,也是各级纪委监委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特别是各县级纪委监委更是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聚焦“微腐败”治理,要拿好监督执纪“放大镜”。“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发现问题是第一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使出“绣花”功夫,把监督工作做精做实做细,多到基层一线,聚焦具体问题,用监督执纪的“放大镜”仔细“照一照”,看看基层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不到位,便于及时发现掌握问题线索。要开展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定期下村走访,通过明察暗访、检查账目、座谈、拉家常等方式深入开展下基层走访活动,全方位收集问题线索,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打通群众诉求反映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微腐败”治理,要管好干部手中“微权力”。发现问题不是最终目的,推动问题解决才是关键。掌握问题线索后,要敢于“亮剑”,动真碰硬,该查处查处、该问责问责、该通报通报,推动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切实通过严查确保基层干部正确行使“微权力”,通过问题解决让群众感受到正风反腐的成效和变化,让群众真正感觉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就在身边。同时,还要加强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发现制度漏洞,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建立一套有效制度,把“微权力”关进“铁笼子”。

  聚焦“微腐败”治理,要用好典型问题“曝光台”。 以案为鉴,才能做到警钟长鸣。对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及时选取典型案件,探索定期曝光、集中曝光、专题曝光等多种方式,进行点名道姓通报,形成有力震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案例剖析、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戒”,真正达到“曝光一个、警示一片、净化一方”的效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