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招待”更需“零被招待”

2019-05-10 15:5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朱叶

  前些年,公款吃喝风盛行,上级单位到村里检查工作之后吃喝一顿成为“人之常情”。酒过三巡还要再带些土特产,即便是条件艰苦的村,一年吃掉几千甚至上万元也并不是新鲜事。这笔不小的招待费用,引得基层干部群众怨声载道。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不少地方推出村级公务“零招待”制度,要求行政村不得以任何名义公款宴请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赠送礼品和安排其他消费活动。“零招待”的施行,一方面大大节省村级公务开支;另一方面,村干部轻装上阵,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促发展、为群众办实事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有了,公款吃喝的风气转了,许多百姓拍手叫好。

  但“零招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执行效果与初衷却大相径庭,不少村级“零招待”只是统计数字上的“零”而非真正的“不招待”。“零招待”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花瓶”,根本原因是“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对村干部来说,哪怕镇里来个办事员,也感觉是个“官”,不敢不招待。如果堂而皇之地借“零招待”的由头将客人扫地出门,可能会得罪“领导”,不仅今后开展工作不便,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仕途”。既然政策要“零招待”,那就只能“另辟蹊径”,有的村财务公开的“其他”一栏的数字大了起来;有的村没了“公务招待”,“商务招待”却适行其道;有的村“以私贴公”,村干部有些有自己企业的就“自掏腰包”接待。这样一来,“零招待”不可避免地“远离初衷”而靠近“灰色地带”,成了“伪零招待”。

  “零招待”真正要制约的是“招待”。数字上的“零”不足以表明“零招待”落到了实处,因此,与其把功夫下在村级“零招待”上,倒不如从源头上狠抓上级干部“零吃喝”“零被招待”。如果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谁给饭都不吃”,主动拒绝公务接待,既解决了村干部们的“眼前愁”,又树立起良好的干部形象。

  “零招待”与“零被招待”并举,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减轻基层负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益探索。不仅可以遏制村干部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节约农村集体资金,减轻农民负担,让资金更好的落到实处,而且也有助于基层良好工作作风的养成,实实在在的为村委会、为村民“减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