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 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9-06-03 11:0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赵春阳

  当前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却陷入“效果悖识论”,百余条惠民政策却换不来群众一句满意。扶贫工作如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反映了当地扶贫工作中出现的系统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地监督执纪责任的不落实、不到位,要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督促履责到位 有的地方村党员干部存在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思想,搞变通、打折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数据造假、虚报瞒报等突出问题;还有的地方村干部虽然组织外出学习培训,仅是脚走出去,“脑袋”没有走出去。这就要求地方村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树立“以贫困群众为中心”的立场原则, “以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为尺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求纪委监委要做到扶贫工作延伸到哪里,监督执纪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精准监督扶贫政策在本地贯彻落实,铁腕执纪,保障精准扶贫这项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圆满落地,让贫困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有真正的获得感。

  强化保障支撑  一些村干部在产业扶贫方面缺乏办法,不善于构建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之间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扶贫经验、项目管理能力等方面“先天不足”,存在 “本领恐慌”症。有的村干部利用精准扶贫的“幌子”假公济私、优亲厚友、贪污挪用等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的人和事,甚至认为只要经常在村里跑跑就是“真扶贫”。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 。村干部要真正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不仅要 “想干事”,还要 “敢干事”、“会干事”,多出点子、想办法、 抓培训、促就业,打出“脱贫组合拳”,让贫困户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在领取“分红”的同时又可在本地打工挣工资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要求监委要做到压实监督责任,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建立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长效机制,对各自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担负起监管主体责任,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案件,一律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

  筑牢审查底线  有的地方村干部存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动扶贫资金“奶酪”的问题,特别是有的村干部钻贫困户支农惠农政策,为亲属好友捞好处。要求纪委监委要做到强化纪委监委执纪审查,持续高压震慑,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强化日常监督、努力在“治未病”上积极作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以铁的问责督促地方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履职尽责。同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不定期对扶贫领域查处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扶贫领域各项工作任务,落小落细、落实落地。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尽管还有很多堡垒需要攻克,但是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倒逼基层干部扛起脱贫攻坚重任,让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直达最基层”,使困难群众心里有温暖,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