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伯才德之论” 论政德重要性

2019-07-10 16:30:0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莹莹
王莹莹
  春秋战国之际,晋卿智宣子想要立智瑶为继承者。族人智果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智瑶虽然兼具长相高大英俊、善于驾车射箭、才艺超群、聪慧善辩、意志坚强五个方面的突出优点,并且远超他人,但却有一致命缺点就是特别没有仁爱之心,若立智瑶为继承人,其用不仁之心处事,则无人能招架,智氏恐有灭族之祸。然而,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意见,智瑶上台后,果真专权于晋国,结怨于其他权势家族,且贪得无厌,分别向韩、魏、赵索要领地,最后导致韩、魏、赵三家合谋,攻灭智氏,瓜分其地,是为“三家灭智”。由此,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周纪一》中感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蔡元培先生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从现实情况看,年轻干部普遍都有着高学历、高能力,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德行品质却不同,如果自身没有这个潜意识,再加上年轻干部大多缺少党性修养的历练、缺少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学习掌握,一旦受到外界不良思想影响,被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牵着鼻子走,很容易在德行问题上出差错、走弯路。

  “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摆在第一位的德就是对党忠诚。我们常说年轻干部“不缺干劲缺韧劲,不缺活力缺定力”。从表面上看,这是经验不足、阅历不深的表现,但究其本源,还是在于政治品质不坚定、德行品质有缺失。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不屑于谈忠诚老实,认为忠诚是“愚”、老实是“傻”,甚至一边大谈党性、一边欺瞒组织,一边大谈约束、一边自我放纵。如此“人才”,即便才华横溢,也难堪大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政德培养。毛泽东1939年在谈及儒家“知仁勇”时说:“如果做事不忠实,那‘知’只是言而无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邓小平同志也曾讲:“一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谆谆教导:“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这语重心长的嘱托,既是对年轻干部群体明确的政治要求,更为培养年轻干部提供了重要标准。

  年轻干部要想有才更有德,一要靠自身努力,二要靠组织培养。作为年轻干部,要主动理清才能与政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注重才能的提升,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更要注重政德的锤炼,将政德修养作为永恒课题和安身立命根本,持之以恒、长久坚持,真正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做人做事准则融入内心、化为自觉行动。作为组织部门,要把好选人用人政德关口,树立“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坚决不用”的鲜明导向,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深入细致考察年轻干部政德素养,引导年轻干部不断补钙壮骨、培元固本,让有德有才成为年轻干部的鲜明特征,让更多才德兼备的年轻干部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