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干部: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

2019-07-29 10:06:00来源:大众网作者:意平
    2019年,转瞬半年已逝。时间的流失,挡不住奋斗者的足迹。近日,笔者下去调研,发现了一件奇葩现象让笔者大跌眼镜:中部大省一贫困县竟然提拔了一名连续5个多月不在岗、期间又没有进行工作的干部,这不仅让笔者多了几分探究之心:这个干部究竟在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突出业绩、究竟有何经天纬地之才、究竟做出过什么样震动社会的品德高尚之事得以这样破格提拔?有其一皆可。
  经过调研,这位干部确实没有什么特殊和过人之处:只是一位普通的七零后女子,在副科岗位上四年多,在岗期间所负责的工作在行业内不仅不突出、而且还处于落后位次。同时,在2018年底,该县的述职述廉会议上这个干部不仅不知回避,还作为提问人员把自己工作落后的责任推到与其丈夫有竞争关系的另外一名党委书记身上,同时还出现“妻子评议丈夫”现象,在该县引起一片哗然,其丈夫也因在辖区内搞派系之争和工作落后被免去镇办党委书记后调整到县直某机关单位任职中层干部。另据调查,该县这个单位副科级干部众多,都奔忙在各自岗位上,其中不乏因品德高尚而做出突出业绩者,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在这种前提背景下,某县这个单位这样着急提拔这样一位干部,确实令人费解。也许有人说,这是单位人员共同推荐出来的,该单位能够把“不正常的事情”作为正常来对待或者是习以为常,恰恰说明这个单位在政治生态方面出了很大问题。                       试想,一个地方,其干部不是靠本事吃饭、不靠业绩晋升,靠拉拉扯扯、投机钻营的所谓“自己人”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在尝到“甜头”之后,肯定会在这个位置上继续钻营,这样一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可想而知。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正如总书记所言,干部提拔,是一个地方对党负责、实现事业良性接续发展的一种必要方式,是对工作业绩突出者的一种认可与肯定,是对地方发展的一种有效促进。同样提拔干部也是要有理由和标准的,包括“为什么提拔这个干部,推荐理由是什么?其突出业绩和个人特点又是什么?”……总之,得有摆得到台面的理由和对得起公众的说辞,从调研结果来看,笔者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某县这种着急提拔这个干部的奇葩做法,不仅没有起到正向激励作用,还严重侵害了兢兢业业工作者的利益,消解了奋斗者的意志、打击了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侵蚀了组织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严重侵害了党在县级层面的执政根基,消磨了奋斗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处安放。
  窥一斑而知全貌。从这种奇葩做法来看,该县逐年落后最终沦为全市倒数第一则是必然趋势。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因素,用人是指挥棒。“用一贤者则群贤毕至,用一庸者则群起而哗然,继而纷纷效仿,最终让人戳脊梁骨”。从这个案例来看,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在经过组织考核、单位推荐、常委会研究等层层把关却仍然能够得逞,是因为这种用人模式在该县推荐单位和履行职责领导干部意识中已经成为常态。如若不然,则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有关部门对干部情况掌握不细;二是明知这种情况却装聋作哑,认为“反正是单位推荐”这种侥幸心理在作祟,存在着“责任在推荐单位”的错误认识。而推荐单位不但没有及时止损,而且还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得不将错误继续下去,这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再者,里面是否存在其他交易问题则有待查究。掌握干部情况不细是失职,而“装聋作哑”则是渎职。
  日前《人民日报》怒批的《有的地方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文就是对此类现象的鞭挞。因此,需要各级党委尤其是该县真正贯彻,及时纠正这类奇葩现象,打破“洗碗效应”,树立不干事本身就是问题的思维和导向,对干事者不求全责备,真正为干事者暖心、捧场,不能让干事者流血流汗再流泪,切实维护干事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