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才“松绑”释放人才“红利”

2019-12-30 10:38:00来源:大众网作者:黄鑫
黄鑫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充分激发人才活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围绕创造流动机会、畅通流动渠道、扩展发展空间、兜牢社会底线作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意见》着重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出发,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释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保持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大局的长期稳定;有利于创造更多个人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机会,增强个人通过努力奋斗改变命运的动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深化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深层次变革,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社会性流动实现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这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让人才城乡流动有渠道、区域流动有自由、技能提升有通道、职业转换有路径、脱贫解困有机会,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社会性流动基础。

  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创新人才流动机制首先要畅通有序流动渠道,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以用人制度改革促进单位流动,以档案服务改革畅通职业转换,打通区域壁垒、城乡壁垒、户籍壁垒、职业壁垒,建立人才流动长效机制,铺设人才流动的“高速公路”。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差异化评价。要树立基层一线选人用人导向,让人才向基层“倒流”,让政策向一线倾斜,让劳动变得更有价值,形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鲜明导向。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要健全兜底保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贫困群体向上流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保障起点公平,推进公平就业保障困难人员发展机会,强化社会救助提高困难群众流动能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竖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只有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充分为人才“松绑”,最大程度释放人才“红利”,才能激活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