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当微评

2017-07-07 11:49:00来源:人民网作者:

    背景: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地铁上有一年轻男子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拍摄视频的乘客的手机。随后,该男子回应称,原本是想让座的,但乘客再三指责让他很气愤,因此赌气不让。

  中国青年报发表宋潇的观点:道德绑架的事例有很多,反道德绑架的行为,目前尚未“名正言顺”。正因如此,当发生男子拒绝让座的事件时,许多人的“反道德绑架”情绪就找到了一个宣泄口,纷纷选择怒怼一旁的乘客和抱小孩的妇女。因为讨厌道德绑架,就用反道德绑架的方式,给别人贴标签,或者说是怒怼他人,也是一种矫枉过正。必须强调的是,道德绑架确实不可取,可过分的“反道德绑架”和它却并没有本质差别。在公共空间中,可以呼吁坚守道德标准,但不能搞绑架,也不能因为自己“情有可原”,就可以骂骂咧咧甚至大打出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权利边界,而不顾他人的真实感受,引发冲突在所难免。更和谐、有效的方式是相互包容和理解,每个人都会有需要照顾的时候,当他人确实需要坐一坐、歇一歇的时候,请自觉地让出座位并示意:来,到我这里来!

  让座的道德正确性无须赘言,但不让座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有些理由未必站不住脚,当事人可能不愿意说,或是有隐情没法说。此时,如果旁观者举起道德大棒,对不让座的人给予一顿“猛击”,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陈凯歌执导过一部叫《搜索》的电影,片中高圆圆饰演的女白领刚知道自己患上绝症,心情低落烦躁,没有在公交车上给一个大爷让座,还与大爷产生冲突,遭围观者爆料、媒体炒作、人肉搜索······故事往往来源于生活,看过这部电影,你会对让座背后的那些事、媒体的职业道德、卫道士的虚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们等等产生一系列的思考,不再简单地对不让座的人贴上没道德的标签。当然,生活中不让座的人未必都有难言之隐,确实也有品行不佳的人,但在不了解每件事背后的真相,不明白每个人的特定心理与生理状况的情况下,贸然指责别人“缺德没素质”,是不是不够理性?让座终是文明与自觉的结果,别把让座搞成“口水战”乃至“全武行”,劝他人让座要有话好好说,如果有的人执意不让,别的人能不能让一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