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网聚·网络旺年】:故乡的大年

2018-02-12 15:16:00来源:作者:杨景贤

  故乡的大年

  杨景贤

  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思念故乡的情绪也越来越浓,故乡的情结总是让游子在心中无法化去。这些年每逢过春节时,总会想起少年时代在家乡过大年的往事,每当想起这些往事,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有一种幸福感在心头萦绕。

  故乡过大年最美好的记忆是在“文革”之前,因为在“文革”期间,一些传统习俗被作为四旧“革”掉了,失去了这些传统习俗,过大年的味道也就越来越淡了。所以,引起美好回忆的是“文革”前的春节。

  在故乡过大年的前夕,人们是很忙碌的,因为要做好节前的准备工作,如买食品,买鞭炮,买对联等等。腊月25要清扫卫生,需要将房舍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不让灰尘和垃圾留到新的一年。是为了干干净净过大年,在新的一年能顺顺利利。农村的卫生平时打扫不是很勤,卫生死角较多。所以,节前要想打扫干净,是一件很辛苦的活儿,往往是忙得灰头土脸。但在清扫之后,会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在春节前夕,要做好一些吃食。如蒸大馒头,蒸年糕,炸面叶等等。这几天母亲是最忙碌的了,那时蒸的大馒头个头硕大,每个馒头大约有三斤多重,因为馒头个头太大,揉面时特别费劲儿,馒头做好后在上面插上了枣儿。这么大个的馒头怎么吃?要用刀切成片,一片片的吃。那时母亲做的大馒头特别劲道,很有咬头,越嚼越有滋味,味道真是好极了。将大黄米面在大铁锅的篦子上铺满,插上大枣,就开始蒸年糕。年糕都是用粘性强的大黄米面所做,蒸出的年糕香喷喷粘糊糊的。吃的时候放上红糖一搅,又香又甜,完全称得上是美味了。大馒头和年糕是过大年的主食和美食了。我至今对这两种美食垂涎欲滴,然而,现在再也吃不到那样的美食了。就是有人能做,也做不出当年那种味儿来了。因为当年的庄稼不用化肥用人畜肥,长出的粮食自然是味道不同了。加上用的是大铁锅,烧的是柴火,做出来的饭菜味儿自然不同了。当时我不明白母亲为啥要在节前蒸那么多大馒头,后来总算明白了,是为了节日期间不再忙活。一年忙到头,好不容易盼来休闲的日子,每天忙着做饭,那有时间休闲啊!

  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是给先祖上坟的时刻,我们兄弟三人结伴给先祖上坟,带着烧纸、香和鞭炮,到了坟地,先在坟顶压上烧纸,然后烧纸点香放鞭炮,最后给先祖跪拜。这个习俗是指后辈在过大年时,不能忘记先祖,祭奠先祖也是后辈的孝行。每年祭奠爷爷奶奶时,我都会十分怀念爷爷生前对我的关爱。这天下午,你会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大家都是去祭祖的,到处烟火升腾,鞭炮齐鸣,此起彼伏。

  贴春联是过大年的重要标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逢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在我们家乡,贴春联都是在大年三十这一天,红彤彤的春联贴上之后,年味立马呈现出来了。红是喜庆的颜色,此时你看大门上,门框上,窗楣上,米缸上,柜子上到处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红红火火,喜气盈盈。春联起源于桃符,在周代就开始盛行。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上,迎接春节,从此春联取代了桃符。在老家过大年时,贴春联的活儿大都是我来做的。后来我还贴过自己书写的春联,那种感觉又不一样了,在欣赏春联的同时还欣赏自己的书法,心里爽爽的。除了贴春联,还要贴门神,门神是用来驱邪避鬼、镇家宅、保平安的,传统的门神一般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恭,是唐朝李世民麾下的两员大将,威风凛凛,有一种不可冒犯之神威,用他们做门神感到心里特别踏实。贴上春联和门神之后,过大年的气氛顿时浓了许多。

  大年三十是要挂宗谱的。这件事一般都是父亲所做。挂宗谱前先挂上竹簾,上面插上桃枝和松枝。宗谱上的画是清代人物,也是过大年的场景,宗谱的上方,记录着先辈的名字。挂上宗谱就开始摆放供品,放上蜡烛台和香炉。供品相对来说比较丰盛,一般都是一个猪头,两只鸡,还有点心、大馒头、黄米饭、年糕等等。供在这里就是供祖先,让祖先也和我们一起过大年,这也是孝道的一种体现。在供桌下面要铺上一些豆芥,麦草等,供过年磕头时用。晚间,点上香和蜡烛,灯火明亮了,顿时感到年味更浓了。站在供台前,望着高烧的红烛,袅袅升腾的香烟,再仰望宗谱上一个个先辈的陌生名字,引起诸多遐思……这些先人都长什么样呢?他们在生前都是干啥的呢?有没有做大官干大事的……

  自从进入腊月门后,父母便叮咛我们兄妹说话要注意,千万不要说那些不吉利的话和丧气的话。同时做事时要小心翼翼,千万别砸碎了物件。尤其是大年三十晚上,更是要加倍小心。如果说了不吉利的话,或者砸碎了物件,这一年就要霉运当头,事事不顺。所以,有时不免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大年三十晚上要包水饺,水饺要包素的,馅一般都是白菜、菠菜、豆腐和胡萝卜混合在一起的。为啥要吃素水饺?是为了一年肃静,不出事儿和少出事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只吃一种菜,就是韮菜,其他的菜都不问津。那时没有大棚菜,春节吃不到韮菜,父母亲就给我包红糖水饺,这在我家是属于特例了。大年三十还要包塞钱的水饺,之前要把硬币用水洗净,再用热水消毒,然后在包水饺时塞到里面。水饺里有了钱,就有了一种诱惑。大家都想多吃几个钱,所以吃得要比平时多。每吃到一个硬币,心里就一阵激动,“呵呵,我吃到钱了,是五分的呢!”吃带钱的水饺时常撑个肚儿圆。

  大年三十晚上的凌晨是接财神的时间,待水饺煮好后,就捞出一碗用盘子端上,然后带上香、烧纸和鞭炮,在烧纸和点香的同时燃放鞭炮,此时整个村子里鞭炮鸣响,震耳欲聋,过大年的味道越来越足了。供完财神后,就开始吃水饺了。吃完水饺,就开始给父母磕头了,我们兄妹一起跪拜在供桌前,高声说道:“爹过年好!娘过年好!给您二老拜年了!”父母便应道:“好!好!好!”下一个项目是我们兄妹最期待的了。磕完头后,父母该给发压岁钱了,压岁钱虽然不是很多,但自己平时很少有钱,能有个二块三块就算是大钱了。每当从父母手中接过压岁钱时,心情不免有点小激动,就开始琢磨这些钱该怎么花了?买小人书,买弹球,买钢笔……,我的压岁钱大部分都让我买了小人书了,因为那时的我特别痴迷小人书。大年初一一大早,街坊邻居就来拜年了,拜年者也是在供台前磕头,“大爷过年好!大娘过年好……”父母赶紧给小孩口袋里塞上花生糖果等。我们兄弟三人也出去给人家拜年,每到一家都会受到热情接待。

  大年初一要穿新衣,因为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面貌。那时人们的家庭生活都不富裕,平时很少能穿上新衣服,有时还穿带补丁的衣服。过大年穿上新衣服,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小孩也爱美,穿上新衣服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就有了一种小小的虚荣心和自豪感,那时有不少小伙伴过大年还穿不上新衣服呢!因为生活太拮据,那有钱给小孩做新衣服呢?你能穿上新衣服,自然是自我感觉良好了。

  从大年初三开始,就进行走亲访友了的拜年活动了,故乡有个说法“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拜丈母。”意思是说初三去给姥爷姥娘拜年,初四是给姑姑拜年,初五初六给丈母娘拜年。我小的时候曾和父母去给姥爷姥娘拜年。姥爷姥娘去世后,就去给舅舅舅母拜年。舅舅家离我家有十二里路,少年时代多是徒步前往。每次去舅舅家,都挎一个篮子,里面装有过年的食品。给舅舅舅母拜完年回家时,舅母也会在篮子里装上她做的食品,这叫做“来而不往非礼也”吧!

  时光荏苒,我已经数十年未在故乡过大年了,故乡现在过大年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一概不知了。但当年在故乡过大年的情景

  却像过电影一般,不时地萦绕在我的心头。故乡过大年的习俗,有传统文化,也有封建糟粕。有些应当传承,有些则需要摒弃。过大年是我国人民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如何让这个传统节日具有活力与生命力?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

  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越来越感到兴味索然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少,传统习俗没有做到传承。春节需要传统文化来支撑,如果把传统习俗都摒弃了,春节就失去了灵魂,失去灵魂就失去了活力。就拿挂宗谱这件事情来说,这种习俗很传统,很有意义。在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用这种形式去祭奠先祖,怀念先祖,也是一种弘扬孝道的体现。而且,挂上宗谱,摆上供品,点香烧蜡,就会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节日氛围。如今你把这些习俗都“革”掉了,过大年就成了吃喝玩乐,那春节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说,所谓年味淡了的主要因素是我们丢弃了传统习俗。春节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支撑,其生命力就会大大地减弱,年味淡就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所以,给春节植入传统文化的根基,春节才会富有生机与活力。

  杨景贤简介

  杨景贤,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担任山东省大众文学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评委,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节评委,山东省吕剧十大名家评委。

  杨景贤先后荣获全国秘书学论文一等奖,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奖,全国散文作家论坛二等奖,中华散文最美美文奖,全国体育好新闻二等奖,航空工业部优秀文学作品奖和好新闻奖。曾出版纪实文学《台上台下张火丁》和散文集《梧桐花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董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