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海报时评

海报时评丨油城东营的文旅突围之道

2024

/ 05/2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士环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评论员 李士环

  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清澈、纯净的湿地湖面不时出现在眼前,野鸭在水中悠闲地游动,鸟儿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通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道路上,这一番景象让来东营的人们都大饱眼福、赞不绝口。离开时,这或许成了东营留给人们最深刻、最难忘的美丽画面之一。

  对东营来说,许多人对它的记忆莫过于“胜利油田”。一直以来,以“油区”闻名的东营在文旅领域却算得上“不知名城市”。但近年来,在越来越“卷”的文旅市场中,东营却以“小而美”被越来越多的人熟识、喜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到这里,靠的是什么?

  特色的旅游资源永远是赢得文旅市场的“硬通货”。与其他热门旅游城市相比,东营所拥有的特色旅游资源可以说得天独厚,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东营吸引游客的“关键法宝”。作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东营有4580平方公里的湿地,湿地率达41.6%,星罗棋布的湿地让“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成为当地独具特色的城市IP;153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珍稀鸟类在这里“安家落户”,“飞鸟翔集”的生态画卷令人过目不忘;在黄河之滨,滔滔黄河水注入蔚蓝大海,形成“黄蓝交汇”的独特景观,观黄河入海成为人们亲近母亲河、感受黄河文化的“逐梦之旅”。

  生态风光旖旎的背后,离不开当地驰而不息地开展生态保护。前些年,荒芜的盐碱滩、因石油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外来物种侵袭造成的湿地缩减等等,也是困扰当地的切肤之痛。面对脆弱的生态体系,当地“用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画出了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最大同心圆。陆海统筹、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退耕还湿、退养还滩、退塘还河、退田还滩,创新探索的“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让湿地资源得以“复旧焕新”。同时,陆续发布《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及9个专项规划,颁布《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等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率先以立法为生态保护保驾护航。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如今,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从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0多种,消失了30年的黄河刀鱼也重新成群结队地出现在黄河入海口……

  不遗余力写好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的“回报率”是相当可观的。据当地文旅部门统计,仅2024年五一假期就实现旅游收入8.7亿元,增长约27%,出现了“餐桌、客房两难求”的火爆情形。

  一市一地的实践,是山东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山东沿黄各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一茬接一茬地干,定可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