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敢当时评>敢当专栏>刘同江

扬文化“渗融”优势 促经济转型升级

[]

2016-08-25 11:17:00来源:大众网作者:刘同江

作者/刘同江

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全面小康路上走在前列,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文化产业是重要内涵。只要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积极主动作为,山东文化产业就一定越来越强,文博会就一定会越办越好。
 刘同江
  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0万平方米4400个展位参展率100%,创历届之最;正式开幕前已征集推介文化产业项目520个,意向投资总额4533.59亿元,融资总额1180.08亿元;一批“文化+”新业态集中亮相,成为文博会的“主力军”。(据大众网)
  从上述几个方面看,本届文博会有了新提升、新拓展、新进步。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制造业面临困难的大背景下,很有“这边风景更好”的意味,也告诉人们,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借助文化的独特的“渗融”优势可以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文化如水,具有很强的渗透、融合功能、特点。向其他领域渗透、与其他产业融合、与其他行业结合,“文化+”可以加出很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无疑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根据常识,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一点,譬如 “文化+旅游”能交叉产生出新疆界、新项目,一些古玩城、艺术馆、乡村记忆博物馆,既是文化产品,又是旅游项目,一些“非遗”项目既是文化遗产,也是游客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再譬如,“文化产业+互联网”,可以加出文化金融、演出直播、粉丝经济等新事物,既有新业态,也有新机制。此外,文化与科技、体育、教育、工业设计、农业现代化都可以融合、结合、渗透,进而创造出新业态、新产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产业发展的疆域十分宽阔,文化产品创新的空间非常巨大,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发扬文化“渗融”优势,要有跨界思维。要顺应文化如水的特点,在向各方渗透上“无孔不入”,既发展好传统文化产业、核心文化产业,又主动嫁接其他产业、进入其他领域,催生“交叉边缘产业”,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要以开放的胸怀、开阔的眼界,发挥文化启智、铸魂、润心、强神的功能,让其他产业、产品染上文化色彩、增加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含量,让文化产业有更多样式、业态。
  发扬文化“渗融”优势,要增强为消费者服务意识。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有相同之处,那就是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日渐多样化、个性化。只有把准消费者脉搏、洞察市场需求变化,才能把握主动,才能研发出新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无限,文化产业发展也就没有止境,文化向其他领域、行业渗透融合的机会空间也就无限。山东省文博会始终秉承 “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理念,让群众参与,为人民服务,这也许是一届比一届强的重要原因吧。本届文博会又组织了1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设置了主会场两大展馆和37处分会场,让更多的民众分享、参与,蕴含其中的群众观念与消费者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
  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全面小康路上走在前列,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文化产业是重要内涵。只要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积极主动作为,山东文化产业就一定越来越强,文博会就一定会越办越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7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