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哪有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不断攀登的过程

2019-09-20 19:06: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伊廷宝

  “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通过与泰山“挑山工”交谈,作家冯骥才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冯先生在后来接受专访时说,华山上也有用扁担往山上挑东西的,这群人被称为“挑夫”,而在泰山上,他们被称为“挑山工”。他由是感慨:“能把山挑起来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挑山工’这种特殊的称呼,让泰山上的挑夫更显与众不同,他的精神内涵,一下就显示出来了。”

  “意味深长的哲理”“与众不同的精神内涵”,冯先生赞美泰山“挑山工”,实际是在赞美一种精神,一种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

  这种精神,正可以拿来比拟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愈勇,愈挫愈奋。每当中华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总有一批“民族的脊梁”挺身而出,站在社会的潮头浪尖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斯民于水火。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新世纪,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越是关键时候,越需要定力、脚力和耐力,蹬住步、踩得稳、发足力,“快活三里”不逗留、“十八盘”面前不畏难,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这种精神,正可以拿来比拟人生成功三境界。挑山工山下启程,一步步,一阶阶,负重前行,终至泰山之巅。人生和成功也是这样,无论工作还是学习,无论科学研究还是文艺创作,无论做人做事还是思想修为,都有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一开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志存高远但往往不得要领、不得其门而入,难免“孤独寂寞冷”。接下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去问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矢志不渝、砥砺前行,艰辛备尝、甘苦自知。最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跋涉,万级台阶被甩在身后,曾经的“山穷水尽疑无路”,如今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前豁然开朗,事业打开新的局面,人生进入崭新境界。就拿科学研究而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辛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屠呦呦团队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实验,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最后从东晋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和启示,改用低沸点溶剂提取青蒿素并获得成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屠呦呦也因这一“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有的付出,终将化为甜美的果实。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泰山“挑山工”作为一种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将会走向消亡,但其蕴含的精神将会永远存在下去,启示人们,哪有什么可以直接登顶的人生,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笃定、砥砺前行的过程罢了。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