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勇做泰山“挑山工”式的青年干部

2019-09-23 18:3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吴兆峰

  提起挑山工,让人最先想到的莫过于冯骥才先生写的散文《挑山工》,文中描写了一位朴实憨厚、埋头苦干、勇挑重担、心无旁骛、一往无前的挑山工形象。如果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比作登山而上,那么广大青年干部就要时刻做好接过担子攀登而上的准备。挑山工的担子挑起的是整个家庭的生计。作为青年干部,群众的利益、国家的嘱托、历史的重任就是我们的担子,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勇于做新时代的“挑山工”,敢于挑起担子再走长征路,做一个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青年干部要学习挑山工默默工作、甘于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广大青年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就像泰山挑山工,他们在登山路上随处可见,普普通通、不事张扬、不求关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优秀精神特质。1958年,留美归国的邓稼先接受了秘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开始隐姓埋名,回到茫茫戈壁滩,最终成就了“两弹之父”的辉煌。1985年6月他因受到核原料辐射而病危,当时早已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这两人从1935年就成为很好的朋友,两人闲聊时杨振宁才了解到,当时研究两弹的奖励“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总共20元。”;特级英雄张富清,转业后深藏功与名,主动到偏远的鄂西山区来凤县工作,一干就是60多年,他的英雄事迹连儿女都不知道,是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时候才逐步走入人们视野,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功绩“尘封”起来,老英雄说:“我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显摆自己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

  “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身处成长期的青年干部,要向老一辈革命家那样,甘于默默无闻的奉献。主动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田间地头去。多在基层“墩墩苗”根基才能吸收养分,才能长得粗壮,才能耐得住旱涝、扛得住风雨;只有在基层历经千锤百炼、艰苦磨难,练就了宽肩膀、真本领,才能走得高、行得远。

  青年干部要学习挑山工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只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才不会得软骨病”。雄壮的泰山上上千级台阶又窄又陡,挑山工虽身挑重担却能一次次超越游人,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永登泰山极顶这个信念和目标,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叠加交织的国内矛盾,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坚定的信念指引实际行动,不为社会上的杂音所干扰、不为各种名利所诱惑,专注于脚下的路,坚守心中的目标,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带领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

  青年干部要学习挑山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挑山工一条扁担、一副肩膀、知重负重,挑起的是家庭的希望,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青年干部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居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成其事,是本质要求。正所谓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广大青年党员干部来讲,每一个职位,都是一副担子;每一级职务,都是一份责任。应当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对待事业、对待人民、对待工作。八十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发现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广泛存在“干不干,八分半”的想法;热爱读书学习的他从报纸上了解到,安徽和四川正在酝酿“大包干”。如何在正定这个典型的内陆县进行改革开放,如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成为他深入思考的问题,他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当时中央没文件,河北没精神,石家庄地委领导没讲话,谁敢“冒尖”呢?可是,如果没有人“冒尖”,问题怎么解决呢?改革怎么推进呢?习近平同志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决定迈出改革的第一步。他找老书记“说说”,还请县长找其他领导同志“说说”,逐步扭转大家的看法;选里双店公社开展“大包干”试点,第一年就成功了,公社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半,社员年人均收入分配翻了一番。就这样,正定开了全省“大包干”的先河,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如果党员干部不敢担当,遇事不能冲锋在前,就无法抓住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关键点,必然会贻误发展时机。

  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广大青年党员干部要像泰山 “挑山工”一样,不移担当之志,瞄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谋实事、出真招、解难题。一项工作一项工作的推进,一个政策一个政策的落实,遇到困难不退缩、不回避,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干得成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代有不同精神永不变。改革走到今天都是干出来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青年干部尽管肩膀略显稚嫩,但只要敢于挑起时代的重担经历风雨洗礼和时代的锻炼,一步一个脚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就一定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走出“快活三里”的舒适区、闯过“十八盘”的艰难险阻,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