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农货”是消费扶贫的稳妥路径

2019-03-10 09:57:00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光明网评论员:脱贫攻坚,响鼓重锤。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对进入“倒计时”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进一步重要部署。站在关键之年重要节点上,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道路千万条,发展第一条。农村贫困地区,最大的禀赋与资源无疑在土地和农业上。乡村振兴也好、脱贫攻坚也罢,首先要让地方农产品卖得出去、“俏”得起来。消费端热火起来,生产端才有指望,乡愁才能不太奢侈地留守在辽阔田野之上。

  不久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数字乡村不是搬个电脑拉根线,“互联网+农业”也不该是给电商平台做嫁衣裳。这里有两个基本的维度:一是农货必须唱大戏,二是农民必须掌握话语权、议价权。要不然,所谓的消费扶贫就只是一场生意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农货平台和农货体系要“出新”、农货中央处理系统也必须“出新”;最重要的是,要借力类似新品牌计划这样的创新设计,让“俏农货”形成自己的IP、站上潮流消费的“C位”。

  农货到底能不能“俏”得起来?这个问题,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3月5日,有新电商平台发布扶贫助农年报,报告显示2018年度,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长233%。农副产品的这种爆炸式增长,当然还不只是在某家平台之上。今年春节期间,商务部监测重点零售企业的产品中,有机杂粮、进口水果、海鲜等商品的销量都增长30%以上。河南酸辣粉、广西百香果、四川丑橘、宁夏枸杞、吉林人参……不少爆款,惊艳了市场。

  今年全国两会上,希望借助“俏农货”来推动消费扶贫的声音明显多了起来。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在代表通道上讲述了自己回乡从事电商的经历;全国人大代表单连忠认为农产品销售流通是关键;全国政协委员齐成喜建议将京津冀三地农产品现货市场与产业电商对接;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企业要带着社会责任参与精准扶贫……尽管各有各的视角,相同的诉求仍是希望养在深闺的农货能真正依托数字产业的浪潮,“俏”起来、“活”起来。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农产品是要唱大戏的。我们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有个很时髦的姿态:消费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实际上,脱贫攻坚也是一样。不去消费、不去使用、不去分享,再好的农副产品和农村环境,恐怕也很难变现为生存发展的竞争力。这就带来两个启示:一是要从生产源头管控好农货的质量,绿色有机也好、零添加概念也罢,不能把假冒伪劣的套路带动农副产品的营销中去;二是强化新平台的构建,比如基于“最初一公里”直连“最后一公里”的产销模式,精简供应链、优化供给侧,让消费者和农业生产者真正“面对面”,减少传统平台的利润分成和流通成本。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是必胜的硬仗。眼下,各方力量对精准扶贫多有推进,而真正让“俏农货”成为消费扶贫的主角,也许我们仍有大可作为的空间。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