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惠民生” 人民更有获得感

2019-12-17 11:08:00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盘和林
盘和林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在本次会议上,民生工作被重点强调,同时也提出了多项措施,确保“惠民生”的顺利实现。具体来说,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二是防治污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其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稳定就业,改革与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多方面问题;五是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外,就今年出现的猪肉价格快速上涨问题,会议也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保供稳价。

  本次会议之所以对民生问题如此关注,是因为对于经济社会而言,无论发展程度与发展速度如何,民生都是重要落脚点。当前,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对民生的理解也理应站在更高的位置。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

  2020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间节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本次会议对2020年部署的六大重点工作中,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其中的第二项。贫困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人类就没有停止过与贫困的斗争。反贫困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便对贫困的现象与原因作出了一定阐述。脱贫攻坚需要靠政府的全面部署与实施,发展经济学也提供了较为清晰的理论解释。

  贫困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贫困问题的解决很难靠社会的自然发展解决。比如,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所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指出,一个地区的贫困具有循环性,想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有全面且大规模的投资,并实施全面增长的投资计划。阿马蒂亚·森的多维贫困理论,则对于贫困现象形成的原因有着另外一种阐述,他认为,贫困不仅是收入低下,更是基本可行能力(健康、教育、文化等)被剥夺的结果。而这些能力被剥夺,正是由于经济发展中存在恶性循环,使原本已经落后的地区陷入贫困中难以摆脱,最终落入贫困陷阱。

  想要实现脱贫,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因此,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将脱贫攻坚放在很高的高度进行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帮助了超过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在脱贫工作上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拥有较为完善的手段。在当前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的“三区三州”地区,还有贫困人口172万,是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最困难的地区和群体。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精准扶贫针对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下,脱贫的前景可期。

  另外,脱贫攻坚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绝非为了脱贫而脱贫,“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历史,“造血式”扶贫开发与“赋能式”开发转型,才是当前我国助力脱贫的重要手段,以此确保脱贫的可持续性。

  当然,脱贫攻坚只是我国在2020年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其中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本次会议上还提出了多项措施确保“惠民生”能够实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都能逐步落到实处,人民的生活更有幸福感。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