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育”是一剂媚权媚俗的春药

2011-05-23 16:07:00来源:红网作者:王大鹏

  “中巴车的座位比较多,领导应该安排在里面靠窗的位置,然后是第二领导、秘书、翻译……”在广西某重点高校一堂主题为“职场礼仪”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这样讲解官场礼仪,并强调,“这些顺序不能随便变动,尤其是领导的位置。”(新华网5月21日)

  在现代职场礼仪社交中,“职场礼仪”用来提高个人职业形象,以期以一种恰当合理的方式与人沟通和交流。而广西这所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讲解学生毕业工作后,如何给领导开电梯,如何与领导吃饭,如何给领导敬酒等等技巧,与真正的职业礼仪相去甚远不说,俨然一套“官场生存教育”。

  “官场教育”通常萌生于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官场,企图不择手段进入上流社会,“市场需要”催生了这种“官场教育”,一套“怎样给领导服务”的学说被很多心怀“于连梦”、“杜洛华梦”的年轻人奉为圭臬。而崇尚知识、止于至善的大学一旦和热衷官场、长于媚权的这类教育“联姻”,岂不又加剧了大学之疴,教育之殇?

  在公共词典里,大学素来与“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使命挂钩。和其它社会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具有独立的人格气质,有骨气,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相反,若大学落于流俗、丢掉风骨、失却创造力和文明坚守,不但会消泯了浇灌人才、承载文明的责任,而且也将沦为空心化躯壳。价值承载消失殆尽不说,为虎作伥也很难避免。

  面对官场礼仪引发的争议,有授课老师解释说他们这样做是“与时俱进”,“现在的大学生对与领导的相处之道知之甚少,但是等他们真正走上社会,就知道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并没有错。”诚然,现代职场社交礼仪是一门学问,有一些交际技巧必须去掌握,但并不是说就该用那些应付官场、应付社会的手段去解决求职问题。何况,求职成功更多是靠充足的准备、过硬的实力和良好的机遇,而非这些怎样和领导吃饭的细枝末节。

  前些天“黄艺博现象”的热议,引发了公众对家长功利教育的思考,而大学里的“官场教育”正与此一脉相承,它迎合了浮躁社会功利之风的盛行,也和传统中国人热衷过的官场“厚黑学”相契合,热衷于传授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之道。反过来观如今的高校,动辄传出腐败案、学术不端频发、“去行政化”步履维艰,如今再添一剂专长于媚俗媚权的春药,来满足功利社会的欲求。这些看似毫不相干,实则都是政治对高校教育的入侵。旧病不除,又添新疾,还谈什么独立、自由、包容,还谈什么大学之道、大学精神?

  不可否认如今官场的黑暗,传统道德体系正面临着崩塌,处处彰显的尽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但对于学校的“做人教育”,更应该是一种道德和精神教育,教会学生怎样独立思考和待人接物,教会学生怎样有道德底线,而非这种官场教育和丛林教育。所幸的是,大学生大多已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授课老师的“津津乐道”,很多学生都心存不满,选择抵制。

  在我看来,大学真正缺少的是“公民教育”,缺少的是近日举牌哥式的那种现代公民。公民的养成,学校是重要场所。美国哲学家杜威早在上世纪初就指出:“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所以,唯希望多一点公民教育,少一点官场教育,庶几,“大学病”才有稍稍愈合的希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