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41):怎样写好中国文章

2018-05-24 14:21:00来源:大众网作者:牛乐耕
     编者按:融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及媒介发展形势的改变,带来的是媒体运营、生产、盈利模式的变革。自媒体依托更加先进的传播手段以及更加灵活的体量,迅速崛起并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个别自媒体人奉行“流量至上”的商业准则,为了追逐眼球效应不择手段,各种“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自大文风频现,炮制了一大堆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爆款”文章。  纵观这类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往往是冠以哗众取宠的标题,吸引不明真相的读者点击。但通读全文,才发现不过是一些以偏概全的素材剪切,哗众取宠的自吹自擂,乃至子虚乌有的胡编乱造。其目的无非在于强蹭热点、硬造噱头,刺激和挑动民众的极端情绪,为实现流量变现的营销目的服务。这样做无疑是抛弃了一个媒体追求真实的基本原则,忽视了媒体记录历史、传播价值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会误导公众认知、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更会消解媒体公信力,动摇自身存在的根基。

微观(41):怎样写好中国文章
栏目编辑:牛乐耕

  人民网:文章不会写了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并不是。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声音却产生共鸣。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人民网:中国人不自信了吗?
  用浮夸文风讲荒诞故事,反过来会自食其果。全球一体化时代,信息传播也早已全球化了。这边写下《中国放的这句狠话,美国再听不懂就要出大事了》,那边就引来人们警惕,实际上是可笑的无稽之谈;这边推送《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那边就有了无数猜想,事实却是断章取义、妄下结论。显然,这不是“中国威胁”,而是“威胁中国”了,国际传播、形象传播在不经意间被“抹黑”了、“异化”了。只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才是中国人民应有的气质和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常委记者见面会上引用明代画家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共产党人从来不求清誉、不尚清谈,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当新的征程徐徐展开,必须杜绝包括文风在内的一切浮夸自大,一步一个脚印,踏石留印,爬坡过坎,实现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网:文风是小事吗?
  文风不是小事,因为文风还连着党风民风。语言漂浮、文风浮夸,素来是为文者的大忌。从纸上谈兵的赵括到刚愎自用的马谡,历史里从不乏夸夸其谈而引致败局的案例。有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听国民党官员和共产党人讲话的差别:前者官声官气、空洞苍白,后者为民立言、充满希望,让人感慨“一看语言文字,就知道谁战胜谁了”。一些自媒体散布“哭晕体”“跪求体”文章,必然会助长骄娇之气,激增民粹情绪,导致民众看不清事实真相,看不到真实差距,平添浮躁傲慢风气。浮躁和浮夸,于文于人、于国于民都可说是“瘟疫”,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湖南日报:以朴实文风涵养优良作风
  阅读原文:文风折射出作风。现实生活中,一些党政企事业单位也存在着浮夸自大、脱离实际的文风,表现为长篇大论、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缺乏思辨。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爱搞形象工程,常让“笔杆子”堆砌辞藻夸大自己的政绩,以求得到上级和公众的关注。同样,不良作风也会影响文风,助长机关不正之风的盛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风漂浮、不接地气、不切实际,不利于成风化人,不利于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精气神。写文章固然要讲究技巧、逻辑和思想性,但若脱离工作和生活实际,就失去了文章的传播价值和教化价值。

  红网:“啄木鸟”越多,浮夸型“喜鹊”才越少
  写文章这种事,就怕糊涂人装明白,而明白人装糊涂。要知道,言语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人品的影子。花言巧语者,往往厚颜无耻;信口雌黄者,往往善于狡辩;挨风缉缝者,往往心理阴暗。而心灵和人品是可变的。这取决于国家对文风和话风的态度,取决于能否将“实事求是”扩变成一种稳定的社会思潮。在时下中国,“啄木鸟”比“喜鹊”更得民心。因为“啄木鸟”往往是改革促进派和真正的爱国者。他们带有真实特性,具有人格魅力,因而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拥戴。历史也早已雄辩地证明:真话、真情、真理能使我们脱离乌托邦式的险境,让我们找到一往直前的改革药方。成绩在那,不说,跑不了;问题在那,不改,则是大隐患。如果无视问题,那改革就没有意义。可以说,因爱国而敢言真话的作风,是改革的动力,不仅值得我们推崇,而且值得我们呵护。我们要更加重视那些居安思危、视野半径随着中国改革而动的智者;要更加尊重那些在万众欢腾时总能冷静思考,在一片寂静中又总能说出忧虑的贤者。若讲真话的氛围越浓厚,监管导向的旗帜越鲜明,那浮夸的文风必然越式微。如此,中国巨轮必能劈波斩浪,势不可挡。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