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型国企”能说到做到吗

2011-12-13 08:33:00来源:齐鲁晚报作者:崔滨
    崔滨

  在12月10日举行的一次大型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公开宣称,像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以及各地的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产品密切关系国计民生、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产品定价由政府控制以及经常承受政策性亏损的国企,将向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实现盈利为辅的公益化转变。
  如果中石油、国家电网和电信这些提供民生必需品的央企巨头,真的不考虑自身盈利,只为公众提供服务,相信老百姓都会拍手称快。但对于众多上市的国企来说,考虑到公益化后如何兼顾投资者利益,以及保证所在行业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实现这个转型可能并不容易。
  众所周知,在油、气、宽带、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为企业利益不惜损害公众利益的举动也时有所闻。通过公益化改革提高价格透明度,对于普通民众自然是好事。
  不过,对从事公共服务行业的国企进行公益化改革,愿景虽好,但如何让其变为现实则更加让人关注。
  首先,在需要进行公益化改革的国企中,相当一部分是上市企业。尤其像中石油、中石化、联通、电信、移动等名列世界500强的行业巨头,不仅有众多国内中小投资者,更有诸多国内外重量级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如果向公益方向转变,势必要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尽到上市公司的责任,是国企公益化改革中绕不过的障碍。
  其次,尽管眼下还没有实施公益化改革,但很多重要行业中的垄断国企,多年来早已习惯了向政府索要巨额的“亏损补贴”。今后一旦公益化,不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政府的负担,而且未来无须考虑经营成本的国企,如何保证营造公平、透明的行业环境为公众服务,也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最后,对已经在部分重要商品服务领域占有垄断地位的国企,实行公益化改革,也就意味着封闭了部分重要行业的市场竞争,将其变为少数企业的“家天下”。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如何约束公益型国企中的薪酬分配、杜绝一些高管的不合理高薪以及实现人才引进的“唯贤不唯亲”,既是关乎社会公平的大事,也是考验监管部门的难事。
  无论是转向公益还是增强市场竞争性,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让这笔财富稳步成长、合理分配,是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更是监管部门和国企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