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面临挑战

2013-02-22 09:47:00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作者:韩建平

党的十八大之后,公众对政策走向的关切、新闻事件的追问、网络爆料的求证以及相关回应的质疑,几乎每天都见诸各种媒体,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官方是否回应、回应是否及时、回应是否令人信服,不时引发公众的热议。

2013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新华社调研时强调:“对重大事件、社会热点要快速反应,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发布信息,表达事情事态事件的真实面貌,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掌握消息发布的主动权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坦率地说,相对于中央近期在深化改革开放、严厉惩治腐败、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等宏观层面对公众呼声的积极回应,不少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在面对新闻事件的追问、网络爆料的求证、相关回应的质疑时,常常显得木然、迟疑、被动甚至恐惧,有些回应还很“雷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工具应用的大众化,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有了一个可以自由释放的全新载体,于是,质疑和追问也风起云涌——从分配制度改革到柴米油盐价格,从房屋拆迁政策到具体项目实施,从政党自身建设到官员贪腐线索……无论宏观政策还是微观问题,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加入到围观、评论、质疑和建言的行列,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回应能力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民主政治、打造阳光政府的时代潮流下,官方回应能力已成为执政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回应社会关切”成为阳光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当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必须保障的公民权利,尽快适应并学会在质疑、追问的“杂音”中执政,就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无法回避,更不可逃避!

无数事实表明,官方回应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妥当与失当,直接关乎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