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人才,让有贡献的科学家名利双收

2018-09-29 11:19:00来源:中国网作者:王石川

  王石川

  日前,一篇题为《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在网上“刷屏”。文章称,西安一家航天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而此人离职前任副主任设计师职务,在我国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处于“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文章还称,张小平待遇12万一年,跳槽后年薪百万。当天,张小平原单位发布情况说明,承认在劳动仲裁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小平离职事件仍在发酵,他究竟为何离职?所谓的“科研人才跳槽影响登月”有多大夸张成分?诸如此类问题,都须一一求证和厘清。也许起底更多的事实,真相才能被“打捞”出来。一般来说,人才离职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心伤了,二是薪“伤”了。张小平属于哪种情况,抑或兼而有之,尚需调查。

  梳理张小平离职事件,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命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尊重科研人员,如何让科研人员更有尊严?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生活体面有尊严。诚如斯言!投身高精尖,潜心于科研,科学家应该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但他们更有权利要求合理的待遇,有权利追求有品质的生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很显然,无论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是建设科技强国,都离不了一批批高科技人才。特别在当前,我们越发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必须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要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关键就在发挥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受尊重,创新才蔚然成风。尊重科学家,留住科学家,就应在待遇上做文章,让科学家的待遇与贡献相匹配,让有贡献的科学家享受到高待遇。正如李克强总理所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讲了就必须要做到,而且一定要“面子”和“里子”一起做!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换言之,只要科学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就能理直气壮地享受与之匹配的待遇。

  尊重科学家,留住科学家,应在感情留人上花心思。“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一般来说,不少科学家是有个性的,甚至是不那么“听话”的,除了在待遇上让科学家认同,还应该在情感上让科学家感受到温情,体会到尊重,对他们的小脾气多一些理解,对他们的小个性给予包容。如果管理者冷若冰霜,事事吹毛求疵,只会寒了科学家的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消耗他们的创新锐气。

  尊重科学家,留住科学家,应在制度环境上下功夫。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环境看不见,却让人体验得到,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除了为科学家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还可在制度设计上发力,比如营造重视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再比如健全更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让科学家有奔头,也更有动力投身科研,更有激情用心工作。

  事实上,中央这几年在善待科学家方面颇为用心,也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善制一旦发力,科学家就会少一些后顾之忧,从而备受激励,结出更丰硕的科研成果。

  “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新时代呼唤更多科研人员涌现,新时代也为科学家发挥才华开辟更丰富的平台。一方面,不断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另一方面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建功立业,就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仅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能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王封

责任编辑:刘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