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2002青年记者第七期 

 

采访“名人”的艺术

2002-07-18 09:08:17 

  一篇新闻报道能否成功,采访成败至关重要。尤其是访谈类新闻的写作,当被采访对象是高级领导干部、艺术家、知名教授或著名企业家等“名人”时,成功地组织采访显得更为关键。
  所谓“名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作忙,时间紧。二是大多在某一领域内有着较高的造诣和成就。三是个性比较明显,其对事业、对人生的理解不同于常人。根据这个群体的特点在对他们的采访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掌握了解采访对象的整体情况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美国记者韦尔斯曾经说过:“要采访一个人,尽可能先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待到见了面,又要有捷径,找到沟通双方感情的桥梁。”韦尔斯的话,充分说明了采访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记者迈克·华莱士为采访邓小平,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资料的铺垫,才使他在采访中挥洒自如;徐迟写关于陈景润的报告文学,情节鲜明生动,用语内行老道,深入浅出、准确无误地报道了陈景润的事迹和成就,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轰动文坛《哥德巴赫猜想》是不会诞生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对克林顿半个小时的采访,竟然准备了半年,终于使采访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选准切入点,创造良好的采访氛围
  所谓切入点,是指采访问话如何切入的问题,也就是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如果第一个问题问得恰当,就能够一下子激起采访对象的兴趣,那么采访就成功了一半。
  某电视台一位女记者在采访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时,第一句话便称赞朱部长为女强人。朱丽兰不客气地说,我首先纠正你的说法,我不是什么女强人。为什么没有“男强人”的说法呢,为什么女同志有点成绩就称之为“女强人”呢?这是男女不平等思想在作怪。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使采访气氛变得很尴尬。我台记者在采访原中组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委原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王照华时,由于经验不足,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他谈一下自己的革命经历。王照华说,你问这个啊,我不用谈了,让秘书给你们找点材料吧!记者的汗一下子就下来了,有点措手不及,幸亏看到墙上挂着友人题赠给王照华的书法条幅——“青年时为青年事业呕心沥血,老年时为老年事业再展宏图”,联想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四个“老有”的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是王照华创造出来的,便以此为题切入,进而引出其他话题,结果触到了王照华兴奋点,老人来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虽年届80,身患癌症,原定半小时的采访时间,却进行了90多分钟,最后在秘书的多次催促下老人才作罢。
  在切入点话题的选择上,应当是:较为新鲜,具有新颖性;有一定价值,具有重要性;能引起关注,具有相关性。采访中要善于把大问题具体化,引导采访对象谈问题时步步深入。提问还要因人制宜。对性格开朗者,要注意引导;对好思严肃者,要富有逻辑性;对不善言语者,要由浅入深;对经常和记者打交道的人,要格外小心,一开口提问题就要让他觉得你是有阅历有知识的,提出的问题有价值,这样就使采访对象动脑子思考,认真回答问题。否则,他有可能三言两语就把采访者打发走。
  三、善于观察思考,不断丰富采访内容
  在采访前,记者一般都要列出采访提纲,以保证采访有序进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采访中就可以按图索骥。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要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言谈举止及周围环境,发现并及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以弥补原列采访题目的不足,丰富采访内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记者应鼓励采访对象尽情地谈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更为重要的新闻线索。
  曲向东在采访英特尔总裁贝瑞克时,事先列了个提纲,当真正对话的时候,曲向东才发现贝瑞克并不按他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走。比如,曲向东问贝瑞克,听说你的家乡有一种植物很庞大,周围的植物因此都不能存活,你很讨厌这种植物。曲向东以为贝瑞克会说是的,然后会论述一番讨厌那种植物的理由。可贝瑞克却笑着说,不,我很喜欢,我家后院还种着几棵呢。尽管曲向东和现场的观众都被贝瑞克的幽默逗乐了,可曲向东的心里却阵阵发紧,脑门和鼻尖开始冒汗了。连续两个问题被否了以后,曲向东心一横,干脆抛开了提纲。此时,他反倒放松了,以其恰倒好处的提问,激起了对方的热情与兴趣,使访谈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一次针锋相对的对话。好多同行和观众都认为这是曲向东最好的一次访谈,曲向东也称“那是我做访谈以来最幸福的一次对话”。
  四、 摆正自身位置,构造良好的访谈关系
  记者的采访过程,是彼此平等交流的过程。记者应摆正位置,保持一种平和的心理状态,营造一种良好的谈话氛围。在对名人的采访中,尤其应当注意这一点。一方面要放得开,不要以为自己仅是一个普通记者,学识少、资历浅,面对名人更觉渺小,老是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采访时间一长,记者就会难以控制采访的主动权,被动地跟着采访对象走,显得可有可无,不能很好地体现采访的主题和记者的意志,造成采访失败。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地认为采访就应以“我”为中心,我问你答,你应当完全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以至记者夸夸其谈,处处喧宾夺主,这样也是不妥的。
  (肥城) 李福杰
  李福杰:男,肥城广播电视局局长。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企业报记者怎样面对市场经济
下一条:让思想交锋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