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2002青年记者第七期 

 

专刊盛衰及其原因
——我国报纸专刊发展及其演变探析(二)
2002-07-18 09:10:03 

  19世纪30年代中期,报纸杂志化风行一时,各报几乎都办有多种专刊,大多是每周一期的周刊,有实力的报纸常常每周轮流出7个专刊,我国报纸专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负有盛名的《申报》前后创办20种左右。几乎每年都开辟新的专刊,如《汽车增刊》、《教育与人生》、《本埠增刊》、《经济专刊》、《医药专刊》、《建筑专刊》、《国货专刊》、《无线电专刊》、《儿童专刊》、《妇女专刊》、《业余专刊》、《电信专刊》等。
  在南京,《新民报》不仅拥有众多的专刊,而且有些专刊办得相当出色,如《新妇女》。《新妇女》从1933年底出到1937年5月,共160期。该刊提出过多种口号,其中有“反对新贤妻良母主义”、“反对妇女回家庭运动”等。专刊有时还分出更小的专刊,如《新妇女》就出过一期托儿所专刊,提倡兴办托儿所而将妇女解放出来。
  在北方的京津地区,1933年11月天津《益世报》率先创办《社会服务版》,主要登载各种问题解答、各种事件的讨论、生活常识、捐款报告、求助的来函、各项调查、职业介绍等服务性内容,大受读者欢迎。此后,各报纷纷创办这类服务性专刊,几乎风靡一时,特别是抗战时期,有些报纸还利用这类版面参加有益的斗争,使报纸越办越有生气。如1935年12月,《新民报·社会服务版》曾刊出一则耐人寻味的启事——《首都妇女救国会寻找华北来京学生代表启事》。国民党南京警察厅认为这是向学生暗示政府扣留了学生代表,于是以造谣、煽动学潮为借口,罚该报停刊3日。但服务性专刊益发受到读者欢迎。在北京,邵飘萍的《京报》和成舍我的《世界日报》都曾创办多种专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报纸专刊还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即一刊多报现象。如《新医专刊》,先后曾在《新闻报》、《申报》、《时报》、《大美晚报》5种报纸上依次出版。同时, 还出现了一些组合式专刊,如《时报》的《星期增刊·新时报》中,又包含了一个小专刊《时代思潮》。可以说,二三十年代是我国报业史上报纸专刊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报纸专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从功能上看,新闻性的、服务性的、知识性的、娱乐性的应有尽有;内容涉及政治、科技、法律、教育、交通、电信、金融、建筑、家政、饮食、妇女、儿童等,包罗万象;刊期上有月刊、半月刊、周刊、日刊,还有临时增刊、特刊,或借副刊版面发行专号、特号。2、编纂发行十分灵活。专刊的编纂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为保证质量,很多专刊是由专业社团编纂的。如《晨报》的《国际问题》是由中国国际学会主编的;《科学介绍》则由交通大学科学社主编;《旅行指导》由中华旅行社主编。有的专刊由一个单位主编,然后在多家报纸上刊登,如《经济合作》就是由中国经济信用合作社主编,在《晨报》和《星夜报》上刊登。在发行上,大多随报附送,也有单独发行的,如《申报》的《教育与人生》。3、专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专刊版面远远超过副刊版面,大报普遍形成了一报多刊的格局。在吸引受众、扩大影响方面,专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专刊在曲折中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报业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市面上纸张奇缺,各报只得压缩各种专刊,着力编好一两个综合性文艺副刊。但在艰难曲折中专刊仍有所发展。一些著名报纸,如《申报》,一度转移武汉、香港出版,大量的专刊不得不停刊。1938年10月重返上海后,除保留原来的专刊外,又陆续新创了《大众周刊》、《星期增刊》等专刊,积极宣传抗战。《星期增刊》还先后出版了“西南”、“西北”、“重庆”、“日本研究”专号,讨论抗战中一些问题,如“西南”专号中就刊载了《抗战根据地西南》、《西南之经济资源》、《抗战人物志》等,对西南地区作多方面的介绍。1941年底,日军控制了《申报》,专刊又全部停刊。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实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和更严厉的新闻管制,报业受到大的摧残,报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文艺性副刊上,专刊的发展也走入了低潮。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报纸专刊的萎缩阶段。这个时期的报纸几乎都设有副刊,专刊极少。一些大报在配合时政宣传时,设有短期专刊,如《人民日报》为配合新闻业务改革和我国经济恢复工作,曾先后开辟《新闻工作》、《经济》专刊。1950年12月,为配合抗美援朝,又集中在第5版开辟《抗美援朝》专刊(先后为旬刊、周刊、半月刊),到1954年9月止共出190期。这一专刊同时在《光明日报》上刊出。该刊成为反映指导、组织全国各地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发展的重要园地。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平均主义盛行,人们生活统一化、模式化,专刊丧失了存在的根本条件而极度萎缩。
  通过上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专刊长期处于“副刊状态”主要原因有三个:1、专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社会经济状况、读者生活状况的晴雨表。其发展和商业经济、市场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商业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落后,是我国报纸专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根本原因。2、19世纪80年代以后,以服务政党、服务政治为主要目的、以宣传政治主张为主要内容的政党报纸,始终在我国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报纸对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直接关注和服务意识。这也是专刊发展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原因。3、中国近代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文化落后,民不聊生,是专刊发展缓慢的深刻的社会因素。
  (济南)赵国政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企业报创新趋势
下一条:地市报文学副刊的误区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