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八期 

 

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李楠
2004-08-12 11:06:28 

  讨论市场和改革己在各党报内部蔚然成风,其中,关于新闻摄影改革的话题更是首当其冲。充分使用新闻照片活跃版面,己经成为今天各家报纸争夺“眼球”的重要手段。《人民日报》摄影部近日给报社编委会提交了一份《建立科学有效的图片运营机制》的建议案。这是他们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就《人民日报》新闻摄影业务改革所做的一次大胆设想。这次党报上摊,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经济日报》摄影部主任邓维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他说:过去,由于选用照片标准和对照片处理方式的差距造成了党报面孔的呆板。党报的照片用得不好,不是人员素质差,而是体制使然。既然要走向市场,党报在图片的运用上就必须按新闻规律办事,市场是不相信眼泪的。
  《大众日报》改版以来,新闻摄影有不小的改进,但是,改革和提高的空间依然很大。      

  增强目击感

  增强目击感就是照片画面给读者一种如临其境、亲眼目睹的效果,这是读者看新闻照片时的需求和期待,也是新闻照片区别于文字报道而得以生存的立足点,更是新闻摄影作为“公民眼睛”的职责。优秀的新闻图片都有强烈的现场性,能给人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全方位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现场气氛,便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现场感”、“冲击力”。

  “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

  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新闻摄影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显得尤为重要。美国“9·11”事件,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撞仅过了5分钟,CNN就开始向全球实况直播,媒体反应之迅速,甚至超过了美国军方。有人说,对于突发事件的拍摄,去现场要赶在警察之前,照片出手要赶在其他记者之前,“第一时间”就是新闻摄影的生命。如果说“第一时间”追求的是最快的速度,而“第一现场”则是指最近的距离,摄影记者离现场越近,报道越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例如在济南一次大的雨情中,省城各家媒体纷纷奔赴现场,第二天,便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这次大雨给城市居民带来的不便和灾难,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

  新思维 新角度

  刊发高质量的新闻照片,是现代报纸的一个重要标志。《华商报》近几年成功地利用头版一幅大新闻照片的优势,成为了西安报业市场上的“领头羊”。而拍出如此这般的好新闻照片,必须突破过去狭小的采访空间,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思维方式,避免陷入片面性、概念化。因此,我们应利用立体思维、动态思维、多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及时触及社会上的新变化、新热点、捕捉到生活中的“活鱼”。曾荣获全国最佳经济新闻类金奖的照片《中日贸易摩擦——山东葱农受损》,对中日贸易争端,作者的镜头并没有对准政府间官员唇枪舌剑的谈判,而是立足于北京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从开了花的大葱到仰面酣睡的批发商,画面利用广角镜头,将大葱、批发商与新闻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带给读者一种幽默、苦涩的感觉,画面充满张力。作者用立体思维方式,以小见大、以点代面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细节表现更具新闻性和可读性。新闻披露时不但打动了受众,而且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牢牢地牵挂着读者的心,让受众牵肠挂肚,久久不忘。它已不仅仅是单薄的新闻,而是凝聚了太多的人文信息的精彩新闻图片。由此可见,新思维和新角度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成功的经验都会给党报改革带来很好的借鉴。

  做好新闻摄影策划

  在以往的办报观念中,大标题、大照片往往被误认为是煽情小报的做法。《大众日报》改版后,放大了照片,增加了栏目,增加了新闻图片的文字报道分量,并加框突出了照片在版面上的位置。实践证明,这些对新闻摄影栏目的策划改变了党报呆板沉闷的局面,增强了可视性、可读性。
  新闻摄影策划是提高图片新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图片新闻出精品和增强报纸图片魅力的有效手段。强有力的策划会使摄影报道有深度、有分量,并能起到吸引读者的重要作用。由于新闻摄影只能深入现场拍摄,不能像文字稿件那样可以事后弥补。这一特性决定摄影采访必须对采访对象有透彻的了解,对有关问题有深入研究,对各种可能性有个清醒的估计和预测。这也便是我们常讲的计划性、预见性。

  新技术新潮流考验职业良知

  数码相机、手提电脑,给新闻摄影传播的速度、效果以及传播质量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时间的节约、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为读图时代的摄影工作者带来极大便利。网络传播、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等等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传媒技术,在提供便捷的信息、技术传播通道的同时,也动摇了传统摄影技术,它使图像渐渐摆脱了传统摄影对光学、化学及创作手法的过分依赖,构成了对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的真实性和权威性的威胁和怀疑,涂改、拼帖、复制、掩盖……使得影像信息变得脆弱起来。这些新情况,势必对新时期新闻摄影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考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如实地反映社会现状,真实记录和再现事件真相,遵循新闻规律,恪守职业道德,遵守宣传纪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接受、使用并管理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摄影,是新时期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强化的环节。○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厚报时代的精读与泛读
下一条:短新闻与“大超市”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