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七期 

 

追求记者参与的最大值
张淑东
2004-07-19 13:45:50 

  记者参与工作,继而围绕某一领域或主题进行连续报道,是现场采访活动的基本表现形态,而现场采访有“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之分。显性采访是公开记者身份和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是记者暂不公开身份,或者公开身份而不表明采访内容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记者以“当事人”的身份对某一领域、某一问题进行“暗访”,这种采访活动带有一定的主观策划色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选择性和参与性。记者参与的报道可产生较强的舆论力量。因此,新闻媒体也应大力提倡记者到现场采访,并追求记者参与效果的最大值。

  发挥优势,增强报道的权威性

  首先,是记者职能本身固有的优势。新闻报道要使读者爱看并可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作用,起到传播效果。
  说服者的可信任感来自于他对事物的了解,以记者身份介入,让读者感到了真实可信,同时,应该注意把握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要把握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的原则。记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建立在真情实况基础上,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工作指导性,更好地体现贴近基层、服务群众的办报宗旨,这就要求在对待某一问题上,不是单纯地表扬或批评、肯定或否定,而是既反映事物的积极因素,又揭露事物的消极因素。
  二是要把握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由于记者参与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容易让读者猜测其中是否掺杂着人为因素。因此报道决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想象,更忌从个人偏见出发,添加客观事实之外的“感情色彩”。
  三是要把握报道主题反映事物本质的原则。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该体现在对报道主题的判断、评价和表现等方面,以新闻传媒应有的作用和使命,促使事态向有利的方面转变,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其次,记者具有可与业务部门联手合作的优势。实施舆论监督,仅凭记者“单枪匹马”上阵,有时缺乏报道力度,甚至被暗访单位“蒙”住。与业务部门联手行动,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业务部门熟悉本职范围内的规定、政策,更善于发现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具有指导性,从而弥补了记者说外行话、落脚点不准确等缺憾。

  有的放矢,功夫下在“抓取一角”上

  记者参与是一种新闻策划,有针对性的筹划则是记者参与的核心。
  首先,要知道所面对的群体近一个时期的热点是什么。对党报来说,只有分别掌握这些热点,才能利用报纸引导读者,宣传积极合理因素,批评不良现象,从而为读者架起一座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及解难释疑的“连心桥”。
  其次,要知道困扰基层的难点在哪里。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任务,党的政策,从群众中来,又需要到群众中去,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所掌握,见诸行动实践。这当中,需要新闻工作者及时注重调查、了解群众的反映和呼声,找准在落实上级精神中遇到难点的环节。同时,针对某一难点,运用记者参与的宣传形式,化解矛盾,促进工作落实。
  再次,要知道群众带有普遍性的困惑是什么。报纸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就要善做读者的朋友。做朋友,就得了解对方的甘苦。了解的办法就是要深入群众之中,请他们畅所欲言,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归纳,寻找解决的办法,以便通过报纸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帮助他们摆脱困扰,使报纸成为党联系群众的一条纽带。
  策划只是记者参与的“上半篇文章”,而要实施舆论监督,还要在深入生活和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抓准最能代表某一现象的部位。鲁迅先生在《致赖少麒》中认为:“太伟大的运动,我们无力表现,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抓取一角”可以解释为,从诸多琐碎的素材中抓取一件能够集中体现新闻主题,又有比较完整、具有情节的事例,能够起到小中见大,窥全豹于一斑的作用。这是因为,任何事物共性都寓于个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离开个别的事实,共性无从谈起。同样,个性不是共性本身,新闻要避免一般化,必须抓住事物个性,写出具有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个性。

  记者参与需把握的原则

  党报是党的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新闻纽带。它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记者在揭露矛盾和问题时,要有大局观念,必须站在有利于社会安全稳定的角度上,防止仅从局部利益或个人感情出发。
   首先,要有奉献意识。记者参与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反复核实。这就决定了记者不能有蹲在招待所里看材料,到下边找例子的不良作风。
  第二,要善于仗义执言。发现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对于矛盾比较突出,涉及单位名声和个人利益的问题,能否手下留情?笔者认为,只要情况真实,有利于督促和启发其他单位的工作改进,就不能遮掩,要仗义执言。
  再次,要当业务行家。记者不能当文字匠,而是要掌握某一业务的知识、技能。道理很明显,如果记者缺乏知识,就难以发现问题,即使有时发现了问题,也缺乏有见解的分析,提不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专业报深度报道的采写
下一条: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