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山东画院院长谈“齐鲁画派” 建设

2018-04-08 20:04:36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原标题:致力于推动形成“齐鲁画派”——访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

  日前,“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第五次评审会在山东画院举办,这标志着该工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该工程于2014年8月启动,现已进入收官阶段。“参加本次评审的作品共有120余件,工程创作完成后,将于11月进行展出,并将出版作品集,首展之后还将推出全国巡展。”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说。

  过去的一年,山东画院以“出人才、出作品”为工作核心,在创作、研究、展览、培训、交流五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绩。除此之外,该院还大力推动机制改革,成立理事会、牵头组建山东省画院联盟,为推动形成“齐鲁画派”、促进山东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坦克基地写生——坦克新兵写生(国画) 孔维克

  美术文化周刊:去年2月,山东画院成立了理事会,后又牵头成立山东省画院联盟,请问这一行动的意义在哪里?它们将为山东画院带来哪些变化?

  孔维克:山东画院是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理事会的成立属于机制改革,画院的公益性性质没有变,还是事业单位。但是理事会的成立意味着山东画院的“去行政化”,院长和画家都没有行政级别,除了工资,其他相关的待遇都没有了。山东画院将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组织美术创作、开展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进行指导培训、对外文化交流的五大职能,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画院联盟由山东画院牵头,包括17家地市级画院,是一个学术与协作团体。画院联盟成员将轮流组织年会,并举办“全省画院作品联展”等活动。我们还建立了联络的长效机制,包括微信平台和简报等。今年将由淄博画院组织举办“山东省画院作品联展”。

  美术文化周刊:山东画院十分注重写生采风活动,多次组织画家外出写生。写生已经成为中国画家的必修课。实际上,“写生”是从西方引进的概念,中国古人讲“师造化”,传统中国画也有“应物象形”与“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观点,在您看来,古人的观点和现在的“写生”有何不同?山东画院是如何带领画家写生采风的?

  孔维克:“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清代石涛的美学观点,再早一点有“应物象形”的理论,也相当于写生。古人是“目识心记”,它的好处,同时也是中西方写生的区别在于对景物的整体把握。古人讲究对宏观的把握、系统论,西方则讲究方法论、注重分析,这正如中西医的区别。这两种写生方式各有利弊,写生时对整体的把握很重要,具体的观察也很重要,我们要学会融合运用。山东画院就是这样做的。去一个地方写生,我们会先去博物馆、民俗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再与当地群众交流,多听多看多感受,最后写生时就有情有境,很容易转化为创作。比如,去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从前年开始,我们就组织画家走进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写生,我们往往要花两三天听报告、参观展览馆、了解部队,因为感动,所以投入,最后的写生稿就不一样。

  美术文化周刊:您还曾多次带领画院画家赴其他省市观看展览,如“全军美展”“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等,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孔维克:画家要想搞好创作,终身学习是必须的。除了要写生积累素材,“看”也是很重要的。不仅要看古人的作品,也要看当代作品,不仅要看国人的作品,也要看西方艺术家的作品。看什么呢?比如,对方的创作观念、关注点,以及艺术表现等。要看古人的、今人的、西方的作品中有哪些元素可以被我们借鉴、化用。不是照搬他人的东西,而是要融合在自己的创作风格中,要产生一种化学变化,为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服务。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在带队看展时,我们会事先对画家提出一些要求,看后也会进行总结,画家们的反响很好。

  美术文化周刊:山东画院的创作工作近年来有哪些成果?

  孔维克:画院的创作成果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作品,二是理论研究。画院主抓主题创作,不少精品力作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去年主办和承办了各项活动106场。比如,我的作品《坦克基地写生——坦克新兵写生》和吴磊的作品《荣耀与希望》入选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杨晓刚因《城市掀起改革浪潮——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草图录选中国国家画院主题性创作研究班;作品《民国大先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目前正在创作中,今年结题;作品《侗族的百家宴》入选“《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等。在理论研究方面,我院实施的“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四大系列项目已进行多年,目前已经取得重要成果。

  美术文化周刊:山东画院致力于推动打造“齐鲁画派”,在您看来,齐鲁画派区别于其他画派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山东画院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孔维克:一个画派的产生,地域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文化支撑。“加强山东美术创作风格和内涵研究,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是中共山东省委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山东画院近几年来的工作重点。去年11月,“新时代新征程——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在北京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该展是对过去5年来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的一次总结和展示,同时也是向中国画坛集中汇报山东近年来的创作成果,包括“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四大系列项目。其中,山东省社科课题《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是一本25万字的研究专著,研究了齐鲁文化特点,齐鲁文化与齐鲁大地的人的关系、艺术家的关系和作品的关系,总结出了山东画家的六大特点:山东画家的作品不管艺术门类、形式、风格如何不同,但都具备博大雄浑、正大气象;尊重道统、崇尚底功;文以载道、担当责任;儒风智慧、透射灵秀;融汇古今、取道中庸;面向现实、贴近生活这六个特点。这样就使画派的形成有了理论根据,使山东画家创作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标识。

  《推动形成“齐鲁画派”文化工程研究》

  此外,我们还出版了图文并茂的13卷本大型系列画册《齐鲁画风大系·山东中国画》,“大哉孔子·中国画创作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将于今年举办大展,四集电视专题片《中国画坛齐鲁风》完成了全部拍摄工作,也进入最后制作阶段。

  我们要通过对山东美术发展与齐鲁文化渊源关系的归纳与总结,以鲜明文化标识的群体阵容和不断组织画家创作的一大批反映山东本土风貌,并有着高品位、高水准的精品力作,来展示山东中国画坛的创作实力与艺术风貌,铸造一个响亮的品牌来推动山东画家群体在新时代的全面崛起。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图文来源:中国文化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