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东>省情概况>主要资源
站内搜索:
海洋世纪与“海上山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002-08-28 00:00:00 作者: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全球的陆地资源已日趋匮乏,人类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人

口、资源、环境压力,人们普遍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海洋这个巨大的天然宝库。向

资源丰富的海洋寻求出路,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举行,会议就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

题进行探讨。会上各国首脑郑重签署的《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海洋是全球生命支

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根据葡萄牙的

倡议,在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9届大会上,通过了由102个成员国发起

的决议,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联合国要求世界各国做出特别努力,通过各种形式

的庆祝和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海洋,提高人们的海洋意识,强调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

重要性,加强海洋国际合作。1998海洋年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快进军海洋步伐的一次全方

位行动。

中国政府响应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的号召,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确立了中国21世纪的经济腾飞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提出21世纪“海洋可持

续利用与保护”的重要行动方案。在1996年又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进一步

明确了海洋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山东省在我国“蓝色国土”的开发中走

在前列。1991年山东省正式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踏上了“科技兴海”之路。

一、“海上山东”战略是必然的选择

山东省共有耕地128亿亩,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445%,相当于全国平均比例的5倍。

1989—1996年,年均人口增长率为1034‰,与全国相当。人口耕地占有量由1985年的

17亩,减至1995年的12亩,10年间人均耕地减少29%;高于全国。我省人口基数大,

城市化、工业化和基本建设速度高于全国水平,预计本世纪末,人均占耕地仅剩0.8亩。

由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已占陆地面积的5445%),水土流失亦较严重,

这个事实和全国一样亦逼迫人们面向海洋。

另外,山东省是沿海大省。海洋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

稠密的地区。在400公里的海岸线上,将形成城市化经济、社会和文化发达地带。城市

的发展既要占用陆地,也要占领岸线和水域,这是沿海地区陆地开发的战略问题,也是

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任务,所以海洋必须为沿海地区发展拓展空间、提供水源、提供食

物资源。

二、“海上山东”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海上山东”是建立在科学预见基础上的超前性规划概念,是为了山东的后续发展而

提出来的,其本身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海上山东”建设实施过程,大致可分

为两个阶段:一是考虑陆地资源匮乏,沿着陆地向海洋延伸,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

资源型海洋经济发展阶段;二是逐渐转向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以技术集约型为特征的海

洋经济发展阶段。由粗放型海洋经济发展过程到技术集约型海洋经济发展,标志着“海

上山东”建设由量到质的飞跃。

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100多个一致通过了《21世纪议程》,明确提

出了“可持续发展”(Sub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它的提出,是半个世纪以来人

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角度上,审视“海上山东”建设,

我们看到,“海上山东”建设过程也体现着部分“可持续”思想,不过它是在总结过去实

际建设经验、吸取教训基础上的自然认识反映。利用可持续发展概念,重新界定“海上

山东”建设的框架,将会极大丰富其发展内涵,对于体制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

整和建章立制均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未来发展潮流看,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是

未来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下面谈谈“海上山东”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

1. 水资源是“海上山东”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山东作为我国北方沿海人口大省,随着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半岛地区化

工、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淡水的需求日渐提高,这使本来就缺水的半岛地区面临着更加

严峻的考验。

其中,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淡水资源人均占

有量仅为573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2730立方米的21%,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制约

了该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未来的发达程度。

半岛地区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以地下水利用为主。目前深度

开发难度较大,特别是大中城市地区,淡水资源开发潜力已经很小,按照目前的工农业

发展速度,全区年工业需水量为126亿立方米,农业为71亿立方米。从淡水供需平

衡来看,区内供水量小于需水量。近几年该区从黄河调水15亿立方米/年,直接利用

海水14亿立方米(折合淡水0.7亿立方米),仍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一问题将是今后半岛

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决策部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山东省淡水短缺问题,是

关系到山东父老千秋万代的大事,我们将拭目以待。

2.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应为“海上山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山东省海洋科技人才资源在全国处于优势,据1992年统计,山东省海洋科技人员占

全国海洋科研机构、高校(不含海洋产业的科技人员)科技人员的21%,高级科技人员占

237%,均位居全国首位。获国家级海洋科技项目数也位居全国前列。

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性重点大学,人才、智力、信息聚集且多学科交叉,责无旁

贷地在“海上山东”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承担着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和对

海洋保护的科研工作,也同时承担着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

从另一个角度说,山东省的科技人才总数又较少,学科分布也不均衡,高校无论从

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与沿海其他省、市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山东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

有的海洋学科的人才优势,充分发展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同时又要正确认识目前在科技

人才的学科分布不均衡和人才方面的不足,加大科技和教育的力度,为21世纪的“海上

山东”更加快速的可持续发展,并顺利实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三、“海上山东”建设走向更加辉煌的几条措施

“海上山东”建设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原则出发,欲使系统目标

得以实现,则必须选中重点,从抓重点领域着手,使之形成支柱产业,以带动相关产业

及其他方面的建设。

1.“海上山东”建设应该选择海陆双栖发展的战略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单纯的海洋资源开发,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有限的,只有坚持

海陆双栖共同开发,才能大大提高海洋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作

出重大的贡献。所谓海陆双栖开发,就是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临海区位优

势和海洋的开放性,发展临海产业,形成经济和技术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和扩散。具体

讲,包括两个侧面,一是在海岸带建立各种海洋开发基地和海洋产品加工业,进行海洋

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其技术附加值,使海洋开发由海上向陆域转移和推进;另一

方面,依托临海区位优势,建立临海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

内外资金和技术向沿海地区流动。由于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把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

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相互联系起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海洋

经济发展不平衡。1996年广东省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达785亿。而我省离这还有相当

差距。在研究海洋经济和科技兴海时,思想观念上要有一个转变,不要单纯就资源论资

源,不要把海洋与陆地割裂开来,要以大国土的视野来考察海洋开发问题,不仅仅开发

海洋资源,更重要的是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形成经济和技术由海上向陆地的转

移和扩散,以实现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第二次飞跃。山东北靠渤海湾经济圈,东临日本、

韩国、太平洋,南接长江经济带,西部可延伸入华北、华中内陆,其地理优势十分明显。

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对“海上山东”建设来说,即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应根

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建立自己的主体海洋产业和陆地产业群。

2.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强化现有的优势产业,使之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与基

山东的海洋基础产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尤其是海水养殖产业位居全国首位,

我国三大养殖浪潮(海带、对虾、扇贝)都源于我省。1995年的海洋养殖总产量(165万吨)

超过海洋捕捞产量(161万吨)。两项产值占全省海洋总产值(320亿元)的71%。山东省的

海洋捕捞从1955年的20余万吨增加到1995年的161万吨;海水养殖从零开始,也增加

到了165万吨;雄居全国之首。水产品加工产量和产值同样居全国第一;多项加工产品

占全国产量的30—50%,而海藻加工工业占全国的70%,我省1994年水产品加工业产值

为64亿元,1996年为88亿元。

加快高新技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5年,我省海洋产业中增加值超过10亿元的

产业有6个:海洋渔业、远洋运输业、水产品加工业、港口业、滨海旅游业、制碱业。

这6个产业的增加值约占整个海洋产业的886%。发展我省海洋经济,首先必须把这

些产业列为当前的重点,通过内部调整、技术改造促进其稳定、持续发展。海水养殖业

在这6个产业中又居首位。

建国后我省的海水养殖业突飞猛进,但高新技术的应用仍处于低水平,新品种的开

发、病毒的防治等有待大力加强,以确保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加快海洋药物与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海洋药物的开发的研制与生产异军突起,大有

与传统中药、西药三分天下之势。海洋保健品也在竞争激烈的保健品市场占有了一席之

地。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地开发出许多种抗菌、抗病毒、抗血栓,或对恶性肿瘤、高血

压、高血脂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海洋药物。海洋药物包含的某些特异性生理活性物质

是陆地药物难以替代的。

我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技术及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唯一的一个海洋药物

工程研究中心就设在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只要加以大力扶持,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海洋药物与保健品这个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产业,必

将成为山东省海洋经济新的生长点。

加快海洋化工产业的发展。我省的海洋化工产业也居全国首位。一是发展海藻化工,

二是发展甲壳素化工,三是发展海水化工。应加快开展直接从海水中提取钾、溴、镁、

锂、铀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此外,沿海港口已建设24个,年吞吐能力9860万吨,货物

运输量已达2814万吨,在海洋经济中已是一个重要产业,但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山东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也都已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建设“海上山东”要走科技兴海之路

“海上山东”的持续发展要以科技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为此建议:

(1)设立“海上山东”建设专项科研基金;设立“海上山东”、“人才工程”基金。(2)

利用科技攻关计划、海洋863计划等成果,争取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成果向技术转换。

(3)提高现有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科技管理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全省

人民的海洋意识。

4.迎接“海上山东”建设“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它以科学技术的生产(研究与开发)

和传播(教育、培训)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里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

力、管理等。而且,在知识经济里,更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

识经济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促进人与自

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世界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

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经济对发达国家说来,是生产

力发展的自然结果。但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一

种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海上山东”建设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做下一世

纪中国“知识经济”时代的先锋和楷模。

在“科技兴海”的开发中,山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为山东省发展提供持续动

力的“科教兴海”战略,是我们不仅在初级阶段,乃至高级阶段都要坚持实施的战略。

加快各主要产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加强基础科学和高技术研究;重视人才资本,提高劳

动者素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教育体制应由专

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坚持“科教兴海”战略,顺利实现由高技术到知识经

济时代的过渡。作为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而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人,说到底是人才,

包括专业技术人才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人才主要出自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因此

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山东能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强省,必须加大科研、教学投

入,加强信息科学的科研工作和信息知识的普及工作,深挖现有科研、教学的潜力,进

行多种形式的人才教学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专业科技人才,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素

质。

 

(作者均系青岛海洋大学教授)

编辑: lifeihu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