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生活] [体育] [ IT ] [娱乐] [社会]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大众电脑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大众网其他刊物 >>

山东青年报 齐鲁少年 山东青年        
   
大众网首页 -> 山东青年报 -> 青年报十版


玷污名著的“文化快餐”


大众网-
山东青年报   2002-07-30 10:28:36 sdqnb20020730

  □何勇海
    以打短工为生的阿Q一心喜爱孔乙己的女儿秀儿,而秀儿偏偏钟
情于革命者夏瑜,丧夫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又渴望着心地善良的阿
Q的爱。迂腐的孔乙己为保全他误以为是科举名册的假名单,不惜装
疯并把女儿嫁给了阿Q,当理想幻灭之后真的疯了;阿Q在令人啼笑皆
非的“英雄气概”和一厢情愿的“忠贞爱情”的驱使下顶替夏瑜坐牢,
最终懵懵懂懂地丢了性命,只有一心坚持革命理想的夏瑜走上了革命
的道路……
  如果你以为这是某个网友为图好玩而在网上发的帖子,那你就错
了。这是一些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将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
《故乡》、《药》等中短篇小说糅合在一起的10集电视剧《阿Q的故
事》,居然还在片头打着“谨以此片献给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中
国现代文学主将鲁迅”的字幕!
  这两年,把文学名著包装成“文化快餐”,已不是什么新闻,名
著的改编重拍便是热潮之一。前不久,根据老舍名著《我这一辈子》
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就曾褒贬不一。这一回,鲁迅的作品更是被改编得
面目全非,主创人员纯粹是牵强附会地拉来鲁迅著作中的几个人物,
借他们的壳演绎另外一个充满追杀和三角恋爱的故事。这种弱化原作
意义和价值的做法居然被美其名曰“普及、推广鲁迅名著”、“让新
时代的人重新认识鲁迅”、“这是严肃的戏说”。我颇为不解的是,
名著有这么“戏说”的吗?“重新认识鲁迅”究竟该怎么认识?这种
改编只能是误导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使之不能了解鲁迅小说的原貌。
  无人不知,文学作品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时代在变,电视剧更
是大众性的文化快餐,应当照顾广大观众的口味,按照市场需要对名
著进行结构和情节的调整。但是,名著改编应当走一条忠实于原著的
严肃道路,在此基础上,应当考虑如何依据原著创作出新的经典。在
小说《阿Q正传》里,鲁迅不仅刻画了一个旧中国社会里的典型的农
民形象,而且还揭露了造成个人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由此开掘出“
封建社会人吃人”的主题。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
着人的一切生存困境。电视剧《阿Q的故事》却着力渲染阿Q的三角恋。
名著改编如果阉割了原著思想,强暴了原著主题,浓浓的商业味如果
取代了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重要因素——思想性和艺术性,那么,
就是胡编乱造。
  既然要胡编乱造,何必要借“阿Q”、“孔乙己”等人物的名号
说事儿?完全可以拍一部《阿×的故事》嘛,为何硬要栽在鲁迅头上
给其抹黑?
  明明是你自己的嘛!套用一名歌词“山哟不是那座山哟,梁也不
是那道梁”,而此剧中“阿Q不是那个阿Q,孔乙己也不是那个孔乙己”
。我虽生性愚钝,但还是深知“财富就是话语权”。这年头,最值钱
的是眼球。为了争夺人们的眼球,牟取利益,有些人“拉大旗作虎皮”
,借着已经有广泛影响的作者和艺术形象,使自己的东西更有卖点。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这个卖点就是:快来看看吧,看名著被糟踏成了
什么样子。
  对名著进行无情改编,就像强行往猪肉里注水。注了水的名著,
即使改编成了影视剧,也逃不了假冒伪劣的罪名。

 

上一条:青年歌手大奖赛“赛”出了什么
下一条:高三女生写出长篇武侠小说

关闭窗口

请进>> 鲁 青 网 首 页

新闻概览

各报刊投稿信箱

大众论坛

 

 

 
报业集团 - 版 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