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每一块青砖!山东六百多年孔府古墙成游客“签名板” (/10)

2015年11月05日 09:11 来源:大众网

2015年11月02日,山东省济宁市,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孔府建筑,游客墙上留下的乱涂乱画。

  2015年11月3日消息,山东省济宁市。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的升温,游客中的各类不文明行为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2日,记者在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首批5A级景区孔府调查发现,各类刻字“爬满”了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青砖,孔府内的古墙俨然成了一些游客的“签名册”。由于门票、标牌提示以及导游劝阻有时难以奏效,而涂抹刻字的行为又很难定性为破坏文物罪,无奈,景区管理办公室只能寄希望于“游客提高素质”来填补监管上的空白。

  古墙刻字扎眼有人秀起恩爱

  2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孔府大院,相比节假日的人满为患,这个时节的孔府游客少了许多。院内房墙多为古老的青砖砌垒,远远观望十分庄严肃穆,然而靠近院墙便能清晰看到青砖上爬满刻字,成片的涂抹刻画非常扎眼。“74年12月25日李”“田连生”“薛城五位到留”……内宅门东侧的一处院墙,青砖上刻满了游人的名字,有的还刻下确切日期。

  记者注意到,各类刻画中,甚至有人特意留下自己的身份标签,“焦柯庄党员到此一游”“山东菏泽师专孙洁到此一游”,在前堂楼和后堂楼的院墙上,记者看到这样两处字样。“高言敏携夫人到此一游”,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有人还在青砖上留笔秀起了恩爱。

  内宅门、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走访整个孔府院落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几乎每处宅院砖墙上都能找到游客的留名刻字,古老的青砖俨然成了一些游客的“签名册”,墙面上零零散散的涂抹刻画非常普遍。

  字大部分都是以前刻的

  在景区内,一名导游告诉记者,跟团来的游客大部分都会遵守景区内的相关规定,即使有个别游客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导游一旦发现,也会及时出面制止。“墙上的字大部分都是以前刻的,现在这种现象不多了,游客的素质越来越高,景区管理也规范了。”她说。

  “现在多数游客都是跟团来旅游,众目睽睽下,他们一般不会乱刻乱画,即使有,导游和其他游客也会提醒和制止。”采访中,不少导游坦言。“另外,成人一般不会这么做,刻字留名的大部分都是孩子,他们好动,顾虑也少。”

  广东汕头游客徐先生说,院墙上的留名刻字让他心里感觉非常不舒服,“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氛围浓厚,来旅游的人应该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料到竟然有这么多涂画刻字。”感到愤怒的同时,他希望景区进一步加强管理,以杜绝这类不文明现象。

  到处有提示,却屡禁难止

  孔府入口大门检票处前,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提示标牌,“请勿吸烟”“请勿丢杂物”“请勿触碰文物”……提示牌上明确标注着各类参观游览注意事项,而景区的门票上同样印有这类的提示文字。“游客检票进入时,我们也会简单提醒,尤其告知他们注意保护文物。”检票口一名工作人员说。

  孔府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夹纪坤坦言,孔府砖墙上的刻字让管理处头疼不已,“都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一旦刻上字,很难清理掉。”他说,仍有个别游客不顾规章制度,随意留名刻字。

  “我们专门在门票上印制了提示标语,在景物门口以及各院落内也设置了提示,同时还专门对导游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遇到这种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夹纪坤介绍,为了防止游客在孔府砖墙上乱涂乱刻,管理处专门实施了诸如加强巡查力度等措施。

  对游客乱涂乱刻行为的屡禁不止,夹纪坤也颇感无奈,“有时候有些游客根本无视这些提示规定,他们如果不听劝导,我们也没办法。这方面也没有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又很难定性为破坏文物罪。”他说,“我们只能希望游客提高个人素质,自觉遵守景区规定。”

  强行将字痕磨平,会造成二次伤害

  曲阜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张金营告诉记者,孔府经多次扩建重修,成为前堂后寝、衙宅全一的庞大建筑群。作为历史的产物,时代的见证者,厚重的古院墙已守护孔府600多年的时光。

  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逐渐受到重视,古城墙的潜在价值显现。但是个别游客的“到此一游”让古墙伤痕累累。

  “因为这些砖都是青砖,从明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字刻在上面,几乎没有任何好的办法抹掉它。”张金营说,如果用工具强行将字痕磨平,将会对青砖造成二次伤害,如果用材料将字痕填平,时间久了会被风化。

  “有些文化古迹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一旦造成破坏则很难修复。”张金营呼吁广大游客,到文化古迹、公园景点旅游时,一定要文明游览、手下留情,切莫乱刻乱画。孔府内的古墙将古老的历史和现代的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对后人来说,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值得去学习、瞻仰和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