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时政新闻

中国同中亚五国在地震合作方面有哪些经验?中国地震局解答

2024

/ 05/27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孙佃潇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

  天山地震带是中亚地区的一个主要地震带,也是中国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之一,中国同中亚五国在地震合作方面有哪些经验?5月27日,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芳芳在应急管理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详细解答。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境外起点,也是全球地震活跃的地区之一。我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是板块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天山地震构造带横贯其中,是主要地震危险区,也是国际社会研究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内陆地震灾害等前沿问题的关键地区。”朱芳芳表示,中国地震局历来重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为主要窗口,汇聚系统力量,通过建机制、强项目、搭平台、促交流不断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地震科技合作,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宣传推广防震减灾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提高区域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朱芳芳介绍,主要合作经验包含打造对话机制促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强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优合作、密切人员交往助合作等方面。

  在打造对话机制促合作方面,中国地震局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地震科技主管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多个局属单位还与中亚国家地震研究机构签署了项目合作、资料交换、人才培养协议,建立了多层级交流互访和破坏性地震联合应对与考察机制。自2019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先后加入由中国地震局发起建立的“一带一路”地震减灾合作机制。通过稳定的对话合作机制,我国与中亚国家加强了沟通和相互了解,为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搭建了桥梁。

  在推动项目落地强合作方面,中国地震局在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个科技计划和建设项目的支持下,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落实落地,科研合作项目累计达到100余项。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国家陆续开展了中亚天山区域GPS联合观测、地震地磁监测台网建设、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示范应用、一体化地震动模型与区划示范研究、新疆—中亚陆内俯冲带大震震源识别与危险性分析等多个科技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为我国新疆和中亚国家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和科技支撑,对保障我国西部战略通道安全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搭建交流平台优合作方面,自1992年开始,已连续举办11届的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已成为中国―中亚地震科技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来自中国、中亚地区、俄罗斯等国超过1500名科研人员围绕天山地震和灾害风险防范问题展开研讨,极大促进了区域地震科学研究的发展。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面向中亚地震科技合作的另外一个优质平台。中国地震局邀请中亚国家地震机构的专家作为野外站流动岗成员,推动合作走深走实。依托该平台,与中亚国家开展天山强震形势研判、数据共享和科研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等国家战略和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在密切人员交往助合作方面,中国地震局积极搭建与中亚各国人员交流互访的桥梁,以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人才引进为载体,大力推进与中亚各国地震科技人才交流。中国地震局多次举办面向中亚国家的防震减灾技术与管理培训,参训人员超过100人。2022年新疆地震局获评自治区引智基地,中国地震局乌鲁木齐中亚地震研究所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借助柔性引才政策,聘请了中亚国家8名资深专家为特聘教授,为推进与中亚国家高层次人才合作、联合开展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编:姜雪颖

审核:魏鹏

责编: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