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新闻>即时新闻

中国石窟寺百年研究史:从“活下来”到“走出去”

2020

/ 10/2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手机查看

  中新社洛阳10月20日电 题:中国石窟寺百年研究史:从“活下来”到“走出去”

  作者 阚力 李超庆

  今年是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

  研究史上,中国石窟寺从“活下来”到“走出去”用了100余年。

  

  “大约100年前,外国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石窟寺。”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20日在龙门石窟所在地河南洛阳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十年,中国学者跑步“入场”石窟寺研究和保护,并开启对外合作模式。

  张焯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海外文保机构合作,中国石窟寺做了大量保护项目。“在传统保护技艺基础上,融入了世界性的保护理念和新科技材料。”

  至此,中国石窟寺才真正走上自我守护之路。

  但这些仍不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认为,石窟寺首要目标是和时间赛跑的抢救。“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恢复石窟寺及其它地表文物,正是基于当下这一目标。”

  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继忠看来,在自然界微生物、水等病害的影响下,石窟寺最难保护。怎么样延续石窟寺寿命,减缓风化破坏速度,仍是石窟寺等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研究命题。

  黄继忠说,“石窟寺保护各有千秋。中国石窟寺保护以修建一些木质结构的保护性窟檐等为主,这对较大石窟的保护效果甚佳,保存现状相对较好,亦得到海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认可。”

  近些年,中国科技部先后启动石窟文物风化病害评估系统、保护技术研究等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特别是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石窟寺微生物病害治理等方面的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贾濯非称,龙门石窟此前已联合浙江大学做了一件文物复原,在虚拟空间将异地的佛身和佛头复合,呈现一尊完整的佛像。

  在石窟寺研究、保护的数字化道路上,中国并非虚拟修复一条腿走路。张焯说,“既包含数字化采集存储、档案的建设,同时在三维激光扫描的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3D打印时代。”

  中国石窟寺“走出去”,莫高窟是首个“吃螃蟹”者,先于其它石窟寺率先将展览推至海外。张焯解释,与云冈、龙门不同,敦煌莫高窟洞窟较小,且以平面的、二维的壁画为主,复制相对简易。

  “云冈和龙门都是高浮雕,仅靠传统美工是捏不出来的。”张焯说,“不过现在通过3D技术,已经实现洞窟等比例大的复制,在大体量洞窟复制的世界先河中,中国人走出了第一步,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张焯称,随着数字化等技术加持,中国石窟寺保护工作正在摒弃哪坏修哪的“被动式”,走向预防性保护、精细化修复之路。(完)

  【编辑:王诗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