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即时新闻

昌邑:人大代表齐发力 乡村蝶变幸福长

2024

/ 05/22
来源:

网络

作者:

朱萍

手机查看

初夏时节,昌邑市的乡村美景如画,田园风光宜居宜业,放眼望去,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如丝带般在青山绿水间穿梭,一排排行道树整齐划一欢迎八方来客……

换届以来,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行“双联系”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搭建民意“连心桥”,画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同心圆”,引导代表奋勇争先、积极作为,主动投身火热的乡村振兴建设一线,将人大代表履职答卷书写在农村广袤的田野上。

人大代表+种业创新 当好发家致富“领路人”

水产种苗被誉为现代渔业的“芯片”,是决定渔业效益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对虾的农户越来越多,导致进苗难、进苗贵,而且质量没有保障。面对这个发展瓶颈,潍坊市人大代表、昌邑市昱海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卢立功决心培育国产对虾种苗。卢立功查阅大量资料,主动与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经过10多年苦心孤诣,终于突破对虾繁育瓶颈,研发出国产种虾凡纳滨对虾,解决了种业“卡脖子”难题。相较进口种虾,成本可降低一半,虾苗生长速度能提高15%,30万对种虾年可生产2400亿尾虾苗。

“以前我们的虾苗主要来自于福建、海南等南方养殖区,而现在我们的虾苗实现了从“南苗北养”到“北苗南运”的反转。目前昱海公司一年大约80亿尾的虾苗产量,近一半销往了南方对虾养殖区。”卢立功自豪地说。

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带领更多养殖户向“蓝色粮仓”要效益,卢立功发起成立了潍坊市首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100余家传统养殖户加盟,实现了技术、种苗、饵料、基建、销售的信息共享和全程指导服务,合作社成员年收入因此增加了300%。同时,他还让利100余万元帮助15户养殖贫困户开展工厂化养殖,户均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带动他们快速实现脱贫致富。

人大代表+环境整治 描绘农村宜居“新画卷”

昌邑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倡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农村环境整治,进村入户、把脉问诊、汇聚民智,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地处潍河西岸的初曲村共有306户、1000余口人,长期以来,村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内街巷的户户通工作一直不理想。“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道路修整问题。村内的数十条小巷子一直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渴望能够有所改善。”昌邑市人大代表、奎聚街道初曲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初登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初登杰决定带领全村先从“户户通”入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5月,初曲村“户户通”工作全面铺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村55条小巷全部完成路面硬化,硬化总面积达11260平方米。“你看,路面修整了,既方便又干净,我们老年人和孩子再也不用担心走坑洼不平的土路了。”72岁的村民姜丽芹高兴地说道。

在初登杰的带领下,初曲村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对1.3万平方米的道路全部硬化,全村306户改厕、污水管道改造全部完成。同时,对村委大院进行了提升改造,增设健身器材、篮球架、儿童滑梯等,对全村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创新推行“环境评比积分奖励”制度,成立由5名党员和5名群众组成的评分小组,每周对各家各户的卫生保持情况进行打分,年底对卫生合格的住户,每人奖励50元,一户就是200元左右,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参与人居环境的积极性。现如今,文明和谐、干净整洁、美丽宜居已成为初曲村的“最好代言”。崭新的柏油路贯通村庄东西,造型各异的景观树修葺一新、绿意葱茏,排排房舍规划齐整,街巷路面干净整洁……2023年,初曲村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

人大代表+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振兴“鲜活力”

为更好地将代表专业优势转化为人大监督优势,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建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8个专业代表小组,“行家里手”代表们看问题更准、谈看法更深、想办法更实,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更多专业智慧和力量。

“我们依托省内树龄长、规模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梨树群‘千年梨园’,做足博陆山文旅文章,将寸草不生的荒山变为风景如画的国家3A级景区。”昌邑市人大代表、山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成敬说。二十多年前的博陆山,吃的是矿产饭,依靠石英石开采加工,山阳村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如果继续开采,按照博陆山的石英石储量,我们至少也能开采近百年,那么百年以后,资源没有了,老百姓吃什么?作为人大代表,我必须思想先行一步,未雨绸缪为百姓考虑长久,不能沿着老路继续坐吃资源饭,要带领百姓另谋出路。”王成敬说。2010年,在当家人王成敬的带领下,山阳村调整产业结构,对包括村集体石英砂厂在内的100多家石英矿开采加工企业,全部予以关停取缔,对博陆山进行了整体保护性开发,搭建起乡村旅游的主体框架。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业代表小组的代表,要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通过‘节会活动+休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有机融合,带领山阳村不断探索实践乡村振兴的融合化之路。”王成敬说。现如今,山阳村聚力发挥节会经济拉动效能和辐射效应,持续发力发展“赏花+”产业,不断丰富梨花节“打开方式”。山阳村被评为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潍坊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示范集体。

人大代表+情系民生 争做为民服务“贴心人”

乡村要振兴,为民服务要跟进。昌邑市人大常委会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一线,把乡村振兴和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反映民声,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昌邑北部的东利渔村离海近,盐业一度是东利渔村的支柱产业,早在1983年,村里就有了集体盐场。“以前盐田很多都是个人承包,只付给村里承包费,年年丰产不丰收,大部分收益都在承包户手里,而广大村民却得不到实惠。作为人大代表,我必须主动带头,为村民争取更多利益。”潍坊市人大代表、昌邑市龙池镇东利渔村党支部书记朱言波说。2015年开始,朱言波带领东利渔村进一步整合盐田资源,逐步收回个人承包的盐田,村集体实行统一管理运营,变“个人承包”为“集体自营”。

“这块地盐碱程度较大,种粮食往往是广种薄收,由于卤水浓度低,用作盐田效益也不好。后来我们集中流转土地,引进了10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谈到村里的光伏,朱言波说。在朱言波的带领下,东利渔村以“模式”之变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2022和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2700余万元,为老百姓争取到了真真正正的切实利益,实现了集体增收“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翟亚孟 徐伟娜)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

审核:陈良强

责编:陈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