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即时新闻

“野朋友计划”小程序上线 开启全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玩法

2024

/ 05/24
来源:

网络

作者:

朱萍

手机查看


在小程序上动动手指,就能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一份力量。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央视科教、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携手腾讯ARC Lab、腾讯AI Lab、腾讯SSV技术公益与多家生态保护机构,在这一天共同推出了“野朋友计划”小程序(公测版),为公众提供一个全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数字化工具。

以腾讯自研的AI万物识别通用模型YOLO-World为底层技术,“野朋友计划”小程序把多家生态保护机构拍摄到的各类野生动物照片展现出来,通过简单有趣的交互玩法,公众不仅可以看到我国不同生态系统中真实的野生动物生活状况,还能动手标注野生动物,帮助生态保护机构处理海量图像数据,线上直接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图说:“野朋友计划”小程序上线海报

AI助力普通民众直接参与物种标注

在微信搜索“野朋友计划”,打开后可以看到,这款小程序有“寻找野朋友”“守护野朋友”和“认识野朋友”三大板块。

在最主要的功能板块“寻找野朋友”中,用户需要在生态保护机构拍摄的红外相机照片中找到并识别野生动物。

从简单判断照片中是否有动物,到识别照片中的动物数量、圈出动物所在位置,再到较为复杂的物种鉴定,用户可以体验到四种不同类型的标注玩法。

这样的玩法设计,是基于生态保护机构日常开展物种标注任务的工作流程,小程序研发团队进行了工具化的任务拆解,通过后台对任务的不同组合和交互设计,让用户有不同难易度的参与方式。

每一个环节的识别,小程序后台都会随机分配任务、进行多用户的交叉验证,以确保标注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图说:“寻找野朋友”标注玩法拆解demo

在整个标注过程中,“野朋友计划”小程序将默认开启AI辅助功能,预测照片中动物的方位和物种信息,辅助用户对野生动物图像进行标注和识别。

这套AI技术的底层能力,是腾讯ARC Lab和腾讯AI Lab合力打造的实时万物识别原创技术架构——YOLO-World。经过少量样本训练,YOLO-World就能迅速识别多物种的动物位置区域和物种信息,相比人工减少99%的标注时间。

简单来说,有了YOLO-World的加持,普通用户在“野朋友计划”小程序中通过简单引导,相当于接受了生态保护机构的基础培训,可以更轻巧地完成专业的物种标注任务;另一方面,用户和AI协作共同积累有效的物种数据集,还可以反哺给AI作为训练数据,进一步提升AI图像检测识别的精准度。

此外,YOLO-World还具有不同领域和物种的通用性,从而让“野朋友计划”小程序可以对接更多的生态保护机构和照片素材,大大加速了AI技术的落地效率、降低生态保护机构智能化转型成本。

在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王德智看来,AI技术正为世界带来改变,是自然保护的强大助手,需要社会共同培养:“有了‘野朋友计划’这个平台,广大的公众也能和我们一起,随时随地发现、打标、识别照片中的动物,训练升级能用于众多保护地的AI大模型。”

高效处理海量红外相机监测图像数据

据了解,“野朋友计划”小程序在公测阶段会陆续上线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青海师范大学北方豺研究组五家生态保护机构的物种拍摄资料。

用户可以通过超10000张真实记录的图像,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生态系统里约60种野生动物的真实生活状况。

“野朋友计划”小程序推出的背后,是飞速推广的红外相机野生动物监测。在我国,红外相机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成熟的发展,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

基于不同的物种研究目标,红外相机的部署量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海量图像资料带来的数据处理压力。

如果按照一个保护区有30-100台红外相机、一台相机一次部署拍摄300-500张照片、每次部署3个月回收一次来计算,一年下来一个保护区就会产生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红外相机图像数据;通过人工识别鉴定的话,一人一天只能处理3000-5000张左右的图片。

而有了“野朋友计划”小程序,更多志愿者、自然爱好者和公众可以通过趣味、轻巧的方式参与进来,利用碎片时间和AI协作进行物种标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为多物种AI图像检测识别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准确性。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史湘莹认为,“野朋友计划”小程序的上线,让更多人可以通过手机屏幕观察野生动物的“隐秘生活”,点点手指就可以给科学与保护贡献力量。

“‘野朋友计划’是一个连接荒野与城市的桥梁,我们期待它能发掘更多的公民科学家,让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日常。”史湘莹说。

图说:“野朋友计划”上线的五组物种拍摄资料

科技创新让“公民科学”有了更多可能性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拓宽全民参与渠道,发展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搭建以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全民参与监督平台,促进实现生物多样性数据积累、共享和良性发展。

“野朋友计划”小程序的上线,正是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数字化工具。

“光打开公众参与的入口这一点,我就觉得‘野朋友计划’已经非常棒了!”重庆江北飞地猫盟生态科普保护中心执行主任黄巧雯表示,猫盟日常有大量需要处理的红外影像数据,但只有少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志愿者才能参与到物种识别工作。

“我们很乐意将红外影像开放给公众,能让更多人发挥力量。‘野朋友计划’还设计了一些游戏玩法,让数据标记的过程变得有趣味,这对关注野生动物的人挺有吸引力的。”黄巧雯说。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野朋友计划”项目负责人邓雯洁介绍,过去几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一直在尝试通过科技创新,拉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

2021年10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及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建立了首个雪豹保护数字化平台——雪豹智能识别及监测数据管理云平台,帮助雪豹保护区的藏族管护员们用AI筛选、回收红外摄像机里的大量照片。

2021年底,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合作开发了一款集鸟类识别及追踪、鸟种数据记录和鸟类知识科普为一体的小程序“观鸟君”,降低公众参与观鸟活动门槛的同时,也通过“观鸟君”产生的有效数据,支持中国鸟类监测大数据库。

“‘野朋友计划’的缘起,就是希望借助腾讯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为公众和生态保护机构建立连接,以科学的、可持续的方式,让机构的数据资源有效地循环起来,让公众有机会以更多方式参与进公民科学的活动中来。”邓雯洁说。

图说: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生动物图片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

审核:陈良强

责编:陈良强